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牛羊

奶牛蹄叶炎的致病机制与防治技术

日期:2022-05-20 17:31:59
摘要:奶牛蹄叶炎广泛存在于我国奶牛养殖业中,青年牛与年龄较小的产奶牛易患病,一般都是小规模发病,群发情况较少。患病奶牛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站立困难,产奶量下降,患有其他疾病的风险加大。本文针对奶牛蹄叶炎发病的机制研究情况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为对奶牛蹄叶炎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我国奶牛养殖业规模化程度提高,产奶性能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奶牛大规模的疫病已经被控制,但是有些疾病具有原发的特点,不属于疫病,但长期存在于奶牛养殖中。奶牛蹄叶炎就是一种原发类疾病,长期存在于奶牛养殖中。其发病的机制还不明确,如瘤胃酸中毒、内毒素及组胺含量增加、过食精料、分娩期前后、地面无垫料、防寒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该病。患病后牛的病程较长,治疗手段比较单一,治疗达到痊愈较困难。统计表明,牛的蹄叶炎主要发病在胎次较低和产奶量高的青年奶牛中,在规模化奶牛场发病率更高。我国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22.3%左右,国外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也较高,泰国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39.25%,印度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75.32%,美国的奶牛蹄叶炎发病率在22.99%。奶牛蹄叶炎造成奶牛肢体障碍,产奶量损失巨大,给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提高人们对奶牛蹄叶炎的认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奶牛蹄叶炎的研究成果,为奶牛蹄叶炎的研究提供参考,避免奶牛生产中疾病的发生。
1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原因分析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病因现在还不明确,但在综合大多数病例的相关性分析后,认为奶牛的蹄叶炎的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括饲料的营养供给、体内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的调节、饲养环境、遗传因素等原因。
1.1 饲料营养供给因素
在研究中发现,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高的情况下,瘤胃内的乳酸含量会过量,造成瘤胃酸中毒,乳酸直接再进入血液循环,这增加了血液的浓度,造成血管扩张,细胞间隙变大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进入血管内数量,造成血管发炎。
饲料蛋白质含量比例不合理也会引起奶牛蹄叶炎的发生,在研究中发现长期使用玉米豆粕型饲料作为精料补充料的奶牛蛋氨酸含量如果过高的话,会使血小板的活化因子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使奶牛的炎症反应增强。
饲料中的低聚糖如果过量可以增加奶牛蹄叶炎的发生,在对奶牛进行低聚果糖的灌注试验中,发现连续10d内进行瘤胃灌注,奶牛发生奶牛蹄叶炎的几率在85%左右,所以低聚果糖在饲料中的含量与奶牛蹄叶炎发生有直接关系。
在不同的精粗饲料饲喂条件下,使用高精粗比的饲料奶牛的蹄叶炎发病率较高。粗饲料的使用中,青贮饲料占的比例越大奶牛患有蹄叶炎的风险越大。使用TMR饲料饲喂奶牛较精粗饲料分开饲喂的蹄叶炎发病率低。先精饲料和先粗饲料的饲喂方式奶牛发生蹄叶炎的几率差异不显著。
饲料中的铁供给量过高的情况下,奶牛的血清及蹄角质中铁的含量升高,钙、磷的含量显著降低,钙磷比值降低,造成牛蹄角质中镁含量低于正常奶牛,这说明蹄叶炎的发生与体内主要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密切相关。
1.2 体内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因素
内毒素是引起体表皮肤表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内毒素的作用中,会引起机体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泌量增加,引起皮肤表层基底膜发生病变,引起奶牛的蹄部蹄叶炎的发生。研究还发现,内毒素还能够直接作用于血管,使血管的韧性降低造成破损,从而引起奶牛蹄叶炎的发生。
生物机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控制着机体的免疫反应,在对生物活性物质组胺的研究中发现,奶牛的组胺含量过高会加快奶牛蹄叶炎发生的病理过程。这主要是因为组胺能够活化酶类物质,包括蹄基表皮的金属蛋白酶,增加细胞炎症因子的反应。但生物活性物质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明确。
1.3 激素的调节
奶牛蹄叶炎在分娩前后发病几率会增高,这一时期奶牛的体内激素分泌变化较大,在进入泌乳期后催乳素分泌量增加,机体的细胞更新速度加快,细胞的组织紧密度下降。造成奶牛蹄部悬吊组织的松弛与分娩和哺乳期的内分泌紊乱。乳腺炎症反应能够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加,这些反应能够抑制排卵期后血清黄体酮的增加,在对奶牛蹄叶炎的研究中,发现其与奶牛的生理代谢的阶段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超负荷的代谢运转造成奶牛皮肤组织的渗透压发生改变,体液在皮肤较为薄弱的部位聚集造成了炎症发生。奶牛在泌乳初期体重增加较快,体重的增加使奶牛的肝脏负担加重,造成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也会引起奶牛蹄叶炎的发生几率增加,同时体重的增加也会加重蹄部的负担,增加蹄部皮肤破损的几率。
1.4 饲养环境
在奶牛蹄叶炎的调查中,奶牛生活环境与蹄叶炎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生活环境中的粪污处理如果不及时会增加蹄叶炎发生的几率,粪污的氨氮浓度较高,会造成蹄部组织溃烂,环境舒适蹄部无浸泡的奶牛发病率较低。季节变化也会引起奶牛蹄叶炎发生,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奶牛的蹄叶炎发病较多,可能由于温度影响奶牛的蹄部在冬季容易破损。放牧的奶牛较圈养的奶牛发病率低,主要是放牧奶牛在草场中,蹄部受力减小,奶牛患病几率减少。
1.5 遗传因素
有学者研究发现初产母牛患蹄叶炎的概率更高,慢性蹄叶炎则多发于年老的奶牛。还有研究发现蹄底出血、溃疡和慢性蹄叶炎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更为普遍。不同的品种比较中发现,瑞典黑白花奶牛比瑞典红白牛更容易发生蹄底溃疡和蹄底出血。但是遗传是否能够导致蹄损伤目前还不明确。
2 奶牛蹄叶炎发病的机理
2.1 蹄部血管通透性变化
牛的蹄部真皮内的血管密集复杂,其微循环的变化敏感度较高。在对蹄叶炎病例的调查发现,奶牛的蹄部动脉吻合支如果增加,会加重自身代谢变化。在对患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的蹄部血管研究发现,在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动脉吻合支较多的奶牛患有蹄叶炎的几率更高,这可能是动脉血管的收缩力更强,在蹄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血流压力增加,动脉血管的血红蛋白可能会进入组织液内造成炎症的发生。
2.2 蹄部组织结合变化
在孕激素和催乳素等作用下,奶牛的全身肌肉组织的紧密度会降低,蹄部的肌纤维结合度下降的情况下,奶牛的蹄部在受力的情况下,结合处的结蹄组织会有断裂的可能,增加奶牛蹄叶炎发生的几率。
3 临床症状
奶牛的蹄叶炎急性症状的表现不明显,主要是从奶牛蹄部是否出现水肿而判断,部分奶牛会表现出急性酸中毒的表现。大部分奶牛的蹄叶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蹄部的泡状脓肿、溃疡、蹄冠颜色加深,奶牛产奶量下降,大部分处于发病后期的奶牛会趴卧不起。
4 防治措施
奶牛的蹄叶炎的防治较为复杂,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有效防治,在饲料供给上要供给营养均衡符合生产阶段的日粮,减少营养过剩造成的奶牛瘤胃疾病和内分泌发生紊乱的几率。加强环境控制,减少粪污等污染物和牛蹄部接触。提供较软的地面,减少蹄部压力。治疗上,首选要进行蹄部的消毒处理,可以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注射抗生素药物减少炎症发生的几率,如果伴有酸中毒的情况,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缓解症状。
5 小结
奶牛的蹄叶炎因为病程较为隐秘,在发病初期一般不会有临床症状,只有表现出症状才会被发现,所以给预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在奶牛生产中要加大对奶牛蹄部的护理和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减少奶牛蹄叶炎对奶牛健康及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略
作者:罗可亮/山东省邹平市黄山街道畜牧兽医站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2年7月刊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