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挤奶期间,观察每一头牛的乳区有无红、肿、热、痛病理变化:
1、凡红、肿、热、痛的乳区都是乳房炎乳区。
2、凡乳房失去正常弹性,呈木板样硬度的乳区都是乳房炎乳区。
3、凡3把奶后的奶汁仍有异常变化的乳区,都是乳房炎乳区。
4、挤完奶脱杯后乳房不变软、乳房轮廓不变小的乳区,可能是乳房炎,但要与乳房水肿进行鉴别。鉴别的方法是用手指按压乳房,经30s后抬起手指,观察有无指压痕,如果指压痕在5s内不消退,即为乳房水肿;如果指压痕不明显,呈木板样硬度,即为急性乳房炎。另外,通过验奶可以进行鉴别,急性乳房炎牛的奶会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
5、凡有化脓性瘘管的乳房,均是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引起的乳房化脓(图1-9-5)。
6、凡乳房内有大小不等硬块的乳区,都是乳房炎乳区。
7、对新发的乳房炎牛,在后腿上系好标记带,前
乳区用黄带,后乳区用红带,左右腿代表左右区。
8、将新发的乳房炎牛转群与隔离到乳房炎牛舍,交付兽医进行诊断与治疗。
观察奶牛体表各处有无肿胀、外伤,腿上电子计步器带松紧度是否合适,蹄病牛的蹄绷带有无脱落、松紧是否合适(图1-9-6至图1-9-8)。
2. 产后牛群的巡栏
参见产后护理规程。
3.育成牛与青年牛群中病牛的挑出
(1)育成牛群的巡栏
育成牛发病率很低,最常发生的疾病是损伤,如挫伤、骨折、创伤;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是育成牛常发生的疾病之一。经常饲喂泌乳牛剩料的育成牛可能发生蹄叶炎,巡栏人员应重点观察育成牛是否发生这些疾病。
(2)青年牛群中病牛的巡查
最常发生的是早产与流产。无布鲁氏菌病污染的牧场以及没有饲喂霉败变质草料的牧场,早产与流产的年发病率在7%左右。如果早产与流产发病率明显升高,要查明早产与流产发病率升高的原因,无菌采取流产胎儿的肺、脾、肝、真胃等脏器病料,送化验室进行细菌学诊断,确定病原。采取流产母牛的血液送化验室,分离血清,对布鲁氏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牛病毒性腹泻(BVD)等传染病进行血清学诊断。
巡栏中注意怀孕青年牛的体况,特别注意怀孕后期青年牛的体况,防止过肥,体况评分不能超过3.5分。对体况超过3.75分的牛,通过调整饲料,控制体况。
青年牛产前乳房炎的检查:青年牛产前乳房炎发生多与卧床潮湿、粪道污染及饲料变质及饲料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等因素有关。巡栏人员发现产前乳房炎牛后,要在牛体上标记,将其转群到乳房炎病牛舍进行诊断与治疗,提出预防产前乳房炎的建议,如产前70d向乳房内注射干奶药、搞好卧床与粪道的清理、严禁饲喂霉败变质饲料等。
4.犊牛舍病牛的巡查
(1)犊牛呼吸道疾病的巡查
进入犊牛舍如果不时听到咳嗽声,说明犊牛发生了呼吸道疾病,要仔细观察犊牛的精神状态、呼吸表现,有无流脓性鼻涕(图1-9-9)、有无呼吸困难(图1-9-10)。
对流脓性鼻涕与呼吸困难的牛,应在牛体上进行标记,通知犊牛舍管理人员,对发病犊牛隔离、诊断与治疗。
对呼吸快伴有拉稀粪的犊牛也要在牛体上进行标记,通知犊牛舍管理人员,对发病犊牛隔离、诊断与治疗。
(2)犊牛消化道疾病的巡查
进入犊牛舍要注意犊牛卧床上及饲喂通道上犊牛粪便的性状,稀薄、带有肠黏膜、灰色、巧克力色、绿色、血色、带有大量泡沫的粪便等都是犊牛消化道疾病的表现。
腹泻的犊牛,尾根及肛门周围的被毛上大都粘附大量的粪便(图1-9-11),被毛粗乱、消瘦。腹泻严重的犊牛,眼窝下陷、脱水,精神萎靡,在卧床的一角落卧地不起。对腹泻的犊牛,应在牛体上进行标记,隔离、诊断、治疗。
(3)新生犊牛鼻部皮肤、牙龈的观察
新生犊牛常常有鼻端皮肤红和牙龈红的症状。要检查犊牛牙龈充血的程度和犊牛体温变化,并统计发病率,如果所有新生犊牛都有这种变化但体温正常,可能
是犊牛先天性维生素C缺乏症的表现(图1-9-12)。经过10d左右,鼻端皮肤红与牙龈充血的症状逐渐消退。如果产后20d左右,犊牛鼻端皮肤出现溃疡变红、牙龈充血、体温升高到40℃以上,可能发生了传染性鼻气管炎(图1-9-13),应采血送检,进行血清学诊断。
(4)犊牛其他疾病的检查
注意犊牛有无脐疝、直肠与肛门畸形、先天性维生素D缺乏症、皮肤病。
(5)犊牛发病原因的巡查
牛舍的环境巡查:检查牛舍空气、温度、湿度是否符合犊牛舍管理标准。
犊牛舍卧床的巡查:卧床垫料是否卫生,卧床垫料是否定期更换。奶桶、水桶、料桶是否定期消毒。
新生犊牛吃的初乳是否符合标准,吃初乳后犊牛的免疫球白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
喂犊牛的奶是否真正做到巴氏消毒。发现有不符合犊牛管理标准的问题,要向相关负责人员或场长汇报,改善管理措施,减少犊牛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