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症在动物临床中极为常见,且广泛见于多种急性传染疾病。动物高热症状的发热机理主要分为致热原发性发热与非治热原发性发热。大多数高热症状是由致热源引起,且并非为单一的致热机理,而是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致热原性发热是由于血液中的白细胞收到激活白细胞生成和释放致热源的刺激,如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常见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炎性渗出物等等。非致热原性发热包括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发生产热过多的疾病或引发散热较少的疾病。当疾病较为严重时,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就会出现体温上升或高温持续的情况。当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恢复,体温再次恢复到正常。疾病传染病导致的牛高热症往往具有较快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研究牛高热症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牛高热症防治的有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牛高热症概述
1.1 定义 临床上将机体体温介于39.1℃~ 41℃的情况称之为高热症。机体体温超过41℃的情况称之为超高热,也属于高热症。高热症可能对机体的任何组织造成严重的创伤,甚至引发死亡。
1.2 病因分析
1.2.1 直接发病病因 牛高热症的直接发病普遍指牛流行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类病症多因外感风寒湿邪之气所致。病牛表现免疫力降低、高热体温变化较大。
1.2.2 诱发疾病病因 诱发疾病的病因及其复杂。它包括牛的全体免疫缺陷、免疫力低、养殖环境差、感染疫病等原因。常见的能诱发牛高热症的疾病有病毒性腹泻、牛蓝色病等。
1.3 处理原则 牛出现高热症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体温,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两种方式。处理应秉持维持牛的基本生命、迅速降温、补充液体、消除诱因、治疗病因、对症处理的原则。
高热症状的变化较快,因此要密切观察牛的病情及伴随症状,关注牛的尿量、饮水量、食量及体重的变化,关注诱因是否在采取有效措施后解除或缓解,关注降温及治疗是否起到效果。若观察处理无显著效果,应采取其他方式应对,尽快降低牛机体的体温。
物理降温是最直接,也是见效最快的处理方式。常见的包括温水擦拭牛身、酒精擦拭牛身、冷敷等。有皮肤感染或皮肤出血等问题的牛不适合擦拭降温。相对于药物降温简单安全,是发生紧急高热症状时的首选。药物降温适合于疾病感染性高热、术后高热、中枢高热及热谵。一般药物处理要根据疾病类型对症用药。如消炎镇痛类药物阿司匹林、地塞米松、消炎痛等。其他用药根据疾病类型及病因对症用药。
1.4 一般诊断 高热症状的发热症状临床具有显著的提升升高症状,且一般会经历体温骤升或缓升、体温高热持续、体温骤降或减降3 个周期。体温高热持续可能会引发牛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的机能变化。
1.5 防治措施
1.5.1 加强饲养管理 牛流行热病、蓝舌病、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与群体免疫力低下和抵抗力不足有着紧密的关系。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是预防牛常见的高热病的基础。在牛研制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牛饲料的科学配比,选择营养物质含量较高、易吸收的饲料喂养,确保牛机体营养平衡,有较强的抵抗力抵抗病毒。同时,要加强对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做好消毒管理,确保牛舍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为牛创建一个健康的饲养环境,以防牛牛舍细菌、病毒滋生,增加牛感染的风险。
1.5.2 做好防疫工作 养殖户要做好牛的免疫防疫工作,按照规定的流程为牛接种常见疫病的疫苗,以防疫病感染造成牛机体免疫力降低,或机体损伤,诱发高热症状。发生高热症的病牛要与群牛隔离治疗。有疑似高热症或发热情况的病牛,也应做好隔离观察。对于牛病毒性腹泻、蓝色病、流行热病等,要通过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来增强牛的抵抗力,促进牛机体恢复。
1.5.3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牛高热症发现的越早,治疗有效性越好。因此, 牛养殖人员应做好群羊的体温监测,密切关注牛的体温变化,以及时发现个体的牛高热症,采取有效措施对其隔离治疗,防治高热症传播扩散。在治疗牛高热症时,应将其与牛瘟、口蹄疫茨城病、水保心口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恶性卡他热等进行区分。同时,还要将牛蓝舌病、牛病毒性腹泻及流行热病进行区分,以确保对症用药,促进牛机体尽快恢复健康。
2 常见的牛高热症的诊断及治疗
2.1 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具有临床高热症状的疾病。该病分为慢性、急性两种。急性发病急、病程短、腹泻严重,体温为39℃~42℃。同时,病牛还伴随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心跳加快等症。妊娠母牛易发生流产。腹泻严重时会导致吐水性死亡。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往往是多种病毒作用的结果,主要感染对象为犊牛或免疫力降低的牛。该病毒潜伏期为7 ~10d,急性型病程2 ~14d,慢性型病程2 ~6 个月。其中6 ~24 月龄的犊牛急性死亡率约为30%。因该病无特治疗药物和免疫方法,智能通过对症用药、加强营养护理来增强牛的免疫力,逐渐促进牛机体免疫力恢复。
牛病毒性腹泻会导致牛因腹泻发生脱水性中毒。该病主要以加强饲养和护理为主。日常管理中应及时清除牛舍内的粪污,做好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杀虫,加强营养。每年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定期为牛注射弱毒疫苗。一旦发生牛病毒性腹泻,在加强营养的同时要采取补液来预防脱水。同时用藿香35g、佩兰35g、陈皮35g、桑叶35g、半夏30g、黄芩30g、白芷30g、竹叶20g、桔梗20g、茯苓35g、苍术35g,煎汤灌服,每日2 次,连续给药3 ~5d。
2.2 蓝舌病 牛蓝舌病是由蓝舌病度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流行病。该病具有季节性流性特征。临床表现为典型的高热症,体温为39℃~41℃。口腔、鼻腔、面部出现炎症及水肿,舌部充血发绀。皮肤无毛区也会发生充血或出血的症状。伴随食欲下降、精神沉郁的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随蹄冠炎、跛行等症。牛蓝舌病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症状不明显,一般6 ~8d 出现体温骤升的症状。死亡率5% ~30%。
牛蓝舌病病毒易在潮湿低温的环境下感染,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通过昆虫传播。因此要加强牛舍的环境管理,做好清洁卫生,勤更换牛舍的垫草,保持牛舍内干燥整洁。要定期对群牛做驱虫、药浴,并做好牛舍内及周边环境的消毒,控制传染牛蓝舌病的媒介昆虫。养殖户应根据牛蓝舌病地方流行的季节性特征,在流行季节到来前1 个月做好血清型疫苗或弱毒疫苗的接种。弱毒疫苗要接种至少两份以上。一旦发现牛蓝舌病,建议对病牛采取全部淘汰机制,以防感染扩散。
2.3 流行热病 牛流行热病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同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征。潜伏期3 ~7d。临床表现为典型的高热症,体温为39.5℃~42.5℃。高热症一般持续2 ~3d 后转为体温降低期。在体温升高期,患病牛临床表现畏光、流泪、结膜及眼睑充血,口腔、口腔发炎,流涎,四肢肿胀。伴随食欲废绝、呼吸急促、尿量减少、腹泻等症。哺乳期母牛还会伴随乳量减少的问题。病程3 ~4d,死亡率不足1%。
体温表现为高温或超高温的牛应立即采用50ml庆增安注射液+50ml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2 ~3 日。对呼吸急促的病牛可用30ml 的30% 的安乃近+300 万单位的普鲁卡因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日1 ~2 次,连续注射2 ~3 日。对精神沉郁、身体瘫痪的冰酒可用0.2g 呋喃硫胺注射液+500ml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0ml10% 氯化钾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给药2 ~3d。对于卧地不起、无法站立的病牛可用生地35g、甘草20g、连翘40g、白芍30g、苍术30g、黄连30g、麦冬30g、元参30g、丹皮30g 煎汤灌服。每日2 次,连续给药3 ~5d。此外,克林霉素、双路芬酸、呋喃苯胺酸在治疗牛流行特病方面也有不多的疗效。日常饲喂时,可定期在牛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阿莫西林预防牛流行热病。
3 结语
综上所述,牛高热症状病因复杂, 且易出现相似症状,诊断难度较高。因病因差异性原因,诊断不精准可能导致用药不对症,致使治疗无效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因此在诊断牛高热症时需要做好病因分析和症状比对。必要是应做好血清学诊断。牛群中一旦发现有牛患有高热症,应立即隔离治疗。对疑似高热症或有发热迹象的牛同样也需要隔离治疗。选择药物时,结合临床症状对症用药。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高热症状时,要谨慎使用,重视个体患病的药敏性。针对不同病牛的具体情况,选择西药、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日常饲养管理应注重卫生与消毒,科学饲喂,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总言之,牛高热症的诊断与防治应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治疗要因病而异,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才能将防治效果最大化,更好的预防牛高热症带来的经济损失。
作者:祁世华 /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大安乡畜牧兽医站
下一篇: 羊饲料中可以添加尿素吗?
上一篇: 妊娠母羊饲养要点探析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