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那霉素在养猪生产中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对多种猪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仔猪黄痢:多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1 - 3日龄仔猪多发。患病仔猪排出黄色浆糊状粪便,内含凝乳小片,有腥臭味。卡那霉素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减轻腹泻症状。• 仔猪白痢:同样由大肠杆菌引发,10 - 30日龄仔猪常见。病猪排出灰白色、有腥臭味的糊状粪便。使用卡那霉素治疗,能控制肠道细菌感染,促进仔猪恢复。• 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主要侵害2 - 4月龄仔猪。病猪出现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有时带有血液和假膜。卡那霉素对沙门氏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猪副伤寒。• 猪肺疫: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急性病例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咽喉部肿胀等;慢性病例则以慢性肺炎、慢性胃肠炎为主。卡那霉素可用于治疗猪肺疫,缓解呼吸道症状。•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病猪高热、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样分泌物。卡那霉素对部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药物之一。• 母猪产后子宫炎:母猪产后因细菌感染,子宫发生炎症,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从阴道排出脓性分泌物。卡那霉素可通过抑制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来治疗母猪产后子宫炎。• 母猪尿道炎:患病母猪排尿时表现不安,尿液浑浊,有时可见血尿。卡那霉素可用于控制尿道感染,减轻症状。• 治疗肠道感染:仔猪每千克体重10 - 15毫克,每日2次,连用3 - 5天。例如,一头10千克重的仔猪,每次肌肉注射剂量为100 - 150毫克。• 治疗呼吸道感染:每千克体重15 - 20毫克,每日2次,连用3 - 5天。对于体重100千克的育肥猪,每次注射剂量为1500 - 2000毫克。• 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母猪每千克体重15 - 20毫克,每日2次,连用3 - 5天。主要用于仔猪肠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预防时,在仔猪出生后3 - 5天,每头仔猪口服卡那霉素20 - 30毫克,每天1次,连用3 - 5天。治疗时,每千克体重25 - 50毫克,分2 - 3次口服,连用3 - 5天。可将卡那霉素溶解在适量温开水中,用注射器缓慢灌服给仔猪。针对母猪产后子宫炎,将1 - 2克卡那霉素溶解于50 - 100毫升生理盐水中,在母猪产后24 - 48小时内,通过专用的子宫灌注器将药物缓慢注入子宫内,每天1次,连用2 - 3天。• 卡那霉素与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肾毒性,应避免联用。如需联合用药,务必在兽医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猪只的肾功能指标。• 与强效利尿剂(如呋塞米)合用,会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养猪生产中,若非必要,尽量避免同时使用这两类药物。• 不能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混合使用,否则会使卡那霉素的抗菌活性增强,但毒性也会显著增加,还可能导致药物沉淀。若需使用碱性药物调整猪只体液酸碱平衡,应分开给药,且间隔一定时间。• 耐药性:长期或不合理使用卡那霉素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应避免滥用。在使用前,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同时,可与其他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交替使用,以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几率。• 耳毒性:卡那霉素可损害猪的听神经,导致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尤其在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时更容易发生。使用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密切观察猪只的听力和平衡功能,如发现猪只对声音反应迟钝、行走不稳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 肾毒性:主要损害肾小管,引起肾功能障碍,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少尿等。用药期间,需留意猪只的尿液情况,若发现尿液异常,应及时检测肾功能。对肾功能不全的猪只,应慎用卡那霉素,如需使用,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并加强肾功能监测。• 休药期:猪肌肉注射卡那霉素的休药期为35天。在屠宰前,必须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确保猪肉中药物残留不超标,保障消费者健康。养殖人员应做好用药记录,准确掌握猪只的用药时间和停药时间。• 过敏反应:个别猪只可能对卡那霉素产生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使用过程中,若发现猪只有过敏迹象,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治疗措施,如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等。同时,密切观察猪只的生命体征,直至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