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猪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与预防

日期:2021-05-06 10:45:29
图片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兽医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为减少本病的发生,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展开论述,特别是提出了中药治疗和综合预防措施,以期为兽医临床提供诊疗思路,为养殖户提出预防办法。


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发展与改革,畜牧业也到了良好发展的态势。养猪业成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求量和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养猪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在养殖生产中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猪群的疫病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疫病,严重危害了养猪业的发展。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在养殖生产中为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常见传染病。该病以呕吐、水样下痢、脱水为特征。10日龄内仔猪感染该病后会死亡率可达100%,但35日龄以上的仔猪的死亡率较低,较大猪或成年猪因其免疫系统较为完善,对疾病的抵抗性较长,故在患病后几乎没有死亡。1946 年在美国本病得到首次报道,随后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对该病有过报道。自1956年我国首次报道该病后,我国各个省份和地区都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01

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所引起发病的,该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单股 RNA病毒。病毒有囊膜,直径在90~200 nm,一般呈球形或椭圆形。该病毒对消化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有亲嗜性,可引起各个系统的症候群。该病毒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动物体内机体后,在消化道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呼吸道的鼻黏膜、肺细胞中进行繁殖,经血液循环引起严重的病变。TGE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20℃可保存半年,但是该病毒不耐热,经56℃加热 45min 或65℃ 10 min 即全部杀灭。0.05%的福尔马林在37℃下处理20min,0.5%石炭酸在在同样温度下处理50min都可灭活病毒,紫外线可使其很快灭亡。

02

流行病学研究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进行传播。健康猪的发病,多是由于带毒猪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猪引入所致。这些传染源所排出的粪便及口鼻分泌物等都可带有病毒,在圈舍环境内可造成对饲料、饮水、土壤、用具等的污染,这些圈舍内的器具对疾病传播造成潜在的威胁。本病仅发生于猪,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该病,其中以10日龄以内仔猪最为易感,病死率有时可达 100%;而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由于其免疫系统较为完善,抗病性较强在感染后发病症状较轻,大多能耐过后表现为自然康复。
 
本病的感染与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初春、冬季气候较为寒冷,该病毒易存活在环境中,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是该病的多发期,其他季节和月份该病很少发生。本病的发生和传播呈流行性和地方流行性。走访调研发现,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病快、传播迅速,7d内即可波及整个猪群,但以10日龄以内的猪死亡率可达 100%,而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成年猪在感染发病后往往呈良性经过,经过几周后青年猪、成年猪就会产生主动免疫,但50%~70%的康复猪都是“带毒猪”,排毒时间可持续14~60d,最长可达100d。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仔猪,在兽医临床上易与大肠杆菌病、球虫病或轮状病毒感染混淆诊治。

03

临床症状

仔猪发病后首先表现为短暂性呕吐,频繁排出水样性粪便,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气味恶臭,粪便中伴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凝乳块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和水分,这些症状是该病具有的典型临床症状,对诊断有一定帮助。随后患病仔猪极度口渴,脱水,体重减轻;发病猪日龄越小,病程短,病死率高,10日龄以内的发病仔猪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在发病后的2-7d内即可死亡。当泌乳母猪发病后泌乳量会大大下降,致使哺乳仔猪得不到充足的乳汁,仔猪营养会严重失调,仔猪的病情也会愈发严重。在临床中,某些仔猪发病前先呈现体温升高,随后发生腹泻,体温又下降的情况。随着日龄增长,仔猪病的死率逐渐降低。日龄较大的猪临床症状较轻,一般表现为食欲饮欲不振,精神迟钝,个别猪发生呕吐,排水样腹泻,精神萎靡。

04

病理解剖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解剖,肉眼可见的典型变化在消化道。病死仔猪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出血;小肠呈气性膨胀,并伴有卡他性炎,肠管胀满、弛缓,呈半透明状,肠壁薄而无弹性;肠内容物稀薄,泡沫状;肠系膜充血;哺乳仔猪肠系膜淋巴管的乳糜管消失;部分仔猪有肺炎病变;日龄较大猪的脾脏和淋巴结呈现肿大,肾包膜下有出血;心肌质软,呈灰白色,冠状沟有点状出血。

05

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仅能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但该病与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黄痢和仔猪副伤寒等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诊断鉴别上容易造成一定的辨别难度,对该病的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进行实验室常规的诊断方法为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主要包括采集病料、细胞接种和病毒鉴定三个内容。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现在在兽医临床上还可以使用免疫学的方法进行快速、精确的诊断,如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法、核酸探针、PCR等方法都可用于该病的诊断。

06

治疗

西药治疗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兽医临床上并没有高效、安全、便捷的药物,但当猪发病时进行对症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可防治发病出现猪继发感染。对于发病早期的患病猪,使用肠胃炎免疫血清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病情。对于出现脱水症状的病猪,要及时在水中加入适量葡萄糖和氯化钠,调节电解质平衡。对于呕吐症状严重的猪,可肌肉注射VB1 注射液。
 
中兽医治疗 长期以来,中兽医学治病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望闻切问”等思想出发,提出了“扶正、祛邪、扶正、固本”等基本治疗原则,克服了西药作用单一、副作用强的缺点。据文献报道,中草药不仅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具有甚好的防治作用,还能够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对猪机体带来的损伤,对内脏的修复和改善也有很好的作用。目前,在中草药对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的研究上,有采用单味中药、中草复方和中草药组方等制剂开展研究。
 
方剂一:选用乌梅30g、黄连40g、熟艾草30g、当归30g、附子20g、肉豆蔻20g、甘草20g进行组方。
 
方剂二:紫苏30g、乌梅30g、猪苓30g、泽泻25g、白术25g、桂枝20g、厚朴20g、陈皮20g、炙甘草10g进行组方。
 
方剂三:白头翁30g、黄连20g、黄柏20g、秦皮15g进行组方。
 
将以上药物进行水煎剂制备,浓缩为每1mLl含有原药1g的汤剂,每日对患病猪进行灌服2次,1次250mL,连用4-5d。

07

预防措施

加强科学管理 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 的饲养模式,对于引进的猪只要进行隔离观察,引种前要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的检测,引进后也要集中进行1个月的观察,确保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圈舍内外要定期消毒,冬季要保证圈舍内的温暖,夏季要保证圈舍内的凉爽。掌握合理的饲养密度,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做好“一圈一舍一人”,禁止器具混用,喂养人员也要固定。
 
制定免疫计划,合理开展免疫工作 现在国内普遍使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经后海穴位注射免疫的方法。妊娠母猪于产前20~28d内接种4mL可用于保护仔猪。25kg内的仔猪接种 1mL,26~50kg内的猪接种2mL,50kg以上的猪接种4mL。接种疫苗后的猪机体在15d后可产生免疫力。

作者:李丹/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农业服务中心

来源:《兽医导刊》杂志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