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禽疫病呈现出新发疫病增多的形势,新增了新型呼肠孤病毒病、水禽“安卡拉”病等疫病,而且发病复杂多变,季节性不明显,继发性感染严重、病变复杂多变,这些因素给防控疫病工作增加了难度。同时,一方面由于病原不明,另一方面缺乏良好预防用疫苗和治疗性药物,而且非法劣质疫苗(自家苗)或卵黄抗体比较泛滥等错综复杂因素影响下,导致当前防控新发疫病的有效方法较少。水禽疫病大都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播,而且雏禽是易感对象,建议育雏采用离地网上饲养模式,同时特别关注舒适的禽舍温度、安全饮水等因素。温度往往是雏禽发病的第一诱因,对于水禽动物疫病防控,要坚持养、防、检、治的防控思想。
我国的呼肠孤病毒病主要由两种基因型呼肠孤病毒(1型和2型)流行于水禽养殖业,其中,以基因2型即新型呼肠孤病毒危害较大,能够感染鸡胚并造成胚胎致死。此外,该病区别于基因1型,基因2型毒株对不同水禽均构成危害,既可导致番鸭、半番鸭和鹅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也可导致樱桃谷鸭和麻鸭发生鸭脾坏死病。
该病毒对雏鸭的危害特点尤为显著,番鸭、半番鸭的发病日龄主要为6-25日龄,其中以7日龄居多,病程5-7天;樱桃谷鸭发病日龄主要为10-30日龄。新型呼肠孤病毒发病率为5%-32.5%,病死率4%-20%,而且该病患病耐过鸭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极易诱发细菌(如鸭大肠杆菌、鸭疫里默氏菌)严重的继发或混合感染现象。雏番鸭病变症状表现为肝脏、脾脏和肾脏有出血点或血块、前两者还出现坏死,樱桃谷鸭的病症为肝脏出现白色坏死点,鹅则肝脏有红色出血点。
近期广东地区以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和樱桃谷肉鸭脾坏死病为主,其中肉鸭脾坏死病例增多,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应对该病毒,要从预防和控制两方面应对。预防为主, 首先做好常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严禁从疫区场引进雏苗;其次尽量采取离地网上饲养模式,提供充足、干净饮水,减少或避免接触粪便或污染的水源;再者种鸭开产前半个月和1个月各打一针分离株灭活苗,使其后代可获得保护;同时在雏鸭出生后,可立即通过饮水或注射弱毒苗,或5日龄注射高免抗体。对于发病鸭,可注射相应毒型高免抗体或高免血清治疗,如果发病早期可通过及时补充维生素、电解质、葡萄糖,使用一些抗菌素(如丁胺卡那霉素等)注射以及抗病毒中药(如荆防败毒散、龙胆泻肝散),可以有效地减少死亡。
除此以外,新发的鸭肝炎病毒(DHAV)的危害不容小觑。鸭肝炎病毒是一种引起雏鸭急性、高度致死性和接触性传染的病。在我国以DHAV-1型和DHAV-3型为主要发病毒株,1型病毒主要感染番鸭、半番鸭,两种毒株均可引起3周龄内水鸭、麻鸭、樱桃谷鸭发病,而且发病急,潜伏期短(3-4天内),病死率可达50%-100%。未执行免疫接种的鸭场,一旦发病,发病率可达100%,而且当下番鸭新发的胰腺炎型肝炎以胰腺肿胀发黄为主要病变。
近期广东地区主要以DHAV-1型和DHAV-3型为主,其中樱桃谷肉鸭DHAV-3型病例明显增多,而且利用经典DHAV-1型抗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对此,建议:一方面坚持自繁自养,加强卫生消毒;另一方面,隔离消毒,死鸭做无害化处理,全面清洗,用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全群鸭每日用0.3%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同时采取特异性预防,接种疫苗,免疫程序如下:
①种鸭免疫程序:1-3日龄,颈部皮下,注射鸡胚化鸭肝炎病毒疫苗0.5 mL/只;开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1次,剂量为0.5-1mL/只,间隔2周后,加强免疫1次。他说,母源抗体并不足以保护后代雏鸭完全不发生肝炎,但可使发病日龄推迟。
②商品雏鸭免疫程序:1日龄商品雏鸭在颈部皮下注射鸡胚化鸭肝炎病毒疫苗0.5 mL,免疫后5-7天,抗体可到达高峰,维持2个月不下降。
而对于发病鸭,可注射相应毒型高免抗体/高免鸭血清治疗,配合使用头孢噻呋钠、头孢克肟、阿米卡星等抗菌药控制细菌继发感染。或进行中药防治,在饲料中添加大青叶、黄芪、板蓝根等中草药或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加以预防,可降低发病率。但是经典DHAV-1型弱毒苗和高免卵黄抗体对预防、治疗DHAV-3型效果并不佳。
作为严重危害水禽养殖业的传染病—水禽细小病毒病,发病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水禽细小病毒主要包括小鹅瘟( 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 )和 鸭细小病毒(DPV),从最初的小鹅瘟和番鸭细小病毒病,到近年发生的雏鸭短喙症、胚胎病、羽翼和骨骼发育不良等病症,都与该病毒有关。
小鹅瘟主要影响鹅和番鸭,番鸭细小病毒病则主要影响番鸭。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内雏鹅和雏番鸭,发病呈暴发性流行,发病急,传播快,高传染性和死亡率,病死率可达50%,而番鸭细小病毒病多发于20日龄内雏番鸭病死率可达60%,病状与小鹅瘟类似,而雏鸭短喙症多发于10-40日龄肉鸭、半番鸭,虽然死亡率较低,但残鸭率高达70%。
近期广东地区番鸭小鹅瘟、鹅小鹅瘟、鸭短喙症、鸭羽翼和骨骼发育不良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鹅小鹅瘟以大日龄鹅(25-40日龄)多见,番鸭小鹅瘟较2017年和2018年,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是肉鸭短喙症和鸭羽翼和骨骼发育不良症病例却增多。因此,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禁止从疫区场引苗是第一步;做好免疫预防,种鸭、种鹅开产前半个月打一针细小病毒活疫苗;雏鹅于1-2日龄注射小鹅瘟高免抗体/高免血清,雏番鸭于4-5日龄注射小鹅瘟+三周高免抗体/高免血清;对于雏鸭短喙症可用鹅源小鹅瘟弱毒疫苗预防,而鸭羽翼和骨骼发育不良症,可使用细小病毒二联苗预防,若后者发病,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A和D,鱼粉等促进骨骼和羽毛发育。
作为全球家禽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禽腺病毒(FAV),禽腺病毒分为Ⅰ、Ⅱ、Ⅲ群,当前引起水禽感染禽腺病毒发病的主要有FAV-4、11、8a/b型引起的鸭“安卡拉病”;FAV-2型引起番鸭“白肝病”和FAV Ⅲ群引起鸭减蛋综合征。鸭“安卡拉病”多发于7-40天龄,发病后4-8天为死亡高峰,病程为8-15天,病死率达 30%-50%,病鸭表现为心包积液,颜色淡黄而澄清,肝脏弥漫性淤血;番鸭“白肝病”则以20-30天龄多见,病死率10%-40%,解剖表现为肝脏、胆囊、脾脏肿大;鸭减蛋综合征主要引起产蛋鸭产蛋率下降40%-80%,病死率并不高,病鸭早期出现蛋泡充血,后期变性坏死。该病相比于其他几种疫病较为可控,接种相关疫苗后,基本可以防制该病的发生。
对于该病在广东地区的发生情况,主要以鸭“安卡拉病”和番鸭“白肝病”为主。不过腺病毒的免疫原性良好,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雏鸭于7日龄前后注射灭活疫苗,种鸭开产前一月和半个月各打一针灭活疫苗,发生减蛋综合征的可在饲料中添加蛋氨酸、精氨酸、维生素A和D,保证营养需求。
对于发生在雏鹅身上的痛风病,同样给我国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与新的鹅星状病毒有关的病称雏鹅痛风病。2015年我国安徽省首先发生了该病,截至2018年,该病已迅速蔓延至全国的大部分省市。该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水平传播,也可以经蛋垂直传播,临床观察发现最显著的特点是引发内脏实质器官表面白色尿酸盐沉积,而且发病率高达80-90%,死亡率为20-70%,多发于5-20天龄的雏鹅。发病时往往伴有呼吸道症状,愈后易继发细菌病和支原体病。
近期广东地区主要以雏鹅发生痛风病为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大日龄青年鹅和种鹅也时有发生,值得关注。而且,对于该病目前仍没有相关批文的药物和疫苗可供防控使用,更多是依靠建立预防防线,除了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干净饮水,需要加强孵化室的消毒,防止早期感染,在雏鹅出生后,注射高免卵黄抗体/高免血清做预防。同时配套科学饲养,调整日粮中蛋白质、钙的水平,确保钙磷比例合理,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以减少尿酸产生。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黄淑坚
上一篇: 鸡舍通风的关键因素和通风目标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