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我国中医和中兽医的重要临床学科之一,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通过寻找病症归属的经络、关联的脏腑,明确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诊断出病因,再利用经络,穴位的传导和功能,以“内病外治”的方式,应用各种特殊的操作手法对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从而通调经脉气血,维持阴阳动态制衡,使脏腑功能相互调和达到治疗人畜疾病的目的。九十年代之前,中兽医针灸多用来治疗牛、马,螺等大型家畜动物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宠物医疗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宠物的喜爱和关心,针灸逐渐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因而受到宠物主人及兽医师们的重视,逐渐成为了一种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方法。中兽医针灸可有效协助治疗,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动物福利,因此越来越受兽医们的青睐,广泛地用于临床上治疗宠物的各种疾病,特别是犬和猫,如椎间盘突出,雍疾和癫痛等神经性疾病,肌肉骨酪性疾病,皮肤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还有癌症、肝病肾病和其他老年病,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台湾国立大学兽医学院的刘金鸣教授在对84只犬的胸腰椎椎间盘疾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白针和电针对治疗非手术后的椎间盘退变疾病(IVDD)成功率可达到95%,而治疗经过手术后的IVDD结果达到74%(Liu et al., 2015)。董君艳对患有四肢神经性运动障碍的犬进行针灸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董君艳,2011)。周传铎等研究发现,对于因绊倒、跌落而引发四肢扭伤并伴有疼痛的犬,在受伤之初可按摩受伤犬镇静安神的穴位,同时针刺受伤部位周边穴位进行治疗(周传锋等,2011) 。蔡亚男等用针灸治疗多例后肢瘫疾的犬,结果均成功治愈且效果良好(蔡亚男等,2015)。此外亦有研究报道,针灸疗法在犬黄疸及膀胱麻痹的应用上也有较好疗效(苏玉丽, 2011)。针灸术应用于犬扭伤具有镇痛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双向调节生理机能等生物学效应,起到舒经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加快伤病的恢复。在畜禽疾病防治中,针灸和药物结合主要是穴位注射疗法(aquapuncture)表现出其优势。近10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部组织有关研究所开展了“穴位免疫及其机理的研究”,发现采用疫苗穴位注射,较传统的免疫途径节约疫苗用量50%以上,提高疫苗保护率20%左右。在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猪口蹄疫、猪旋毛虫病、羊衣原体病、鸡法氏囊病等方面应用15万头(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再如采用百会穴和大椎穴等穴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马、驴、骤、牛、猪破伤风,采用相关腧穴注射抗生素治疗畜禽细菌感染性疾病,以及采用后海穴注射氯化钟等治疗马属动物及猪便秘等,都收到了较常规用药量(肌肉注射等)减少1/4~1/2、治愈率提高和病程缩短的效果。如奶牛乳房炎,由于其病原菌抗原性较弱等原因,其疫苗防治的研究一直久攻不克。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在研制成功奶牛乳房炎多联苗,并取得一定临床免疫效果的基础上,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的方法,使临床免疫效果较肌肉注射平均提高14.47%,给奶牛乳房炎疫苗免疫预防的最终成功增加了新的希望。乌孝民采用温熨灸法配合针灸法治疗马骡腰背风湿30余例,均有较好的效果。动物的穴道:近来有不少兽医师对于动物的穴道有不同的见解,穴道的命名与位置有混淆之虑,故穴道之统一命名亟待解决。动物穴位的解剖位置的确定:因为人和动物之间的生理解剖有差异,故这些沿自人的穴道是否可以完全被动物所接受,亦需要深入探讨。这些无法确定的动物穴位困扰着兽医针灸师,也阻碍针灸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兽医针灸术确实性的问题还有待解决:不少怀疑论者反对兽医针灸而将其视为伪科学,全盘否定兽医针灸学的临床价值。兽医针灸应肩负起责任,以科学临床的方法来验证针负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