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保障畜产品安全重要的投入品,我国兽药产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党委书记黄伟忠称,“十三五”时期,经过兽药全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兽药管理法规制度、规范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兽药信息化监管基本实现,兽药市场秩序整体规范有序,兽药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未发生兽药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特别是,兽药产业经受住了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考验,为生猪生产恢复、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动物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进新阶段兽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月20日,在第12届中国农牧业风云会暨农财宝典创刊20周年庆典上,中国兽药协会会长才学鹏表示:“截至2023年2月15日,通过新版GMP验收的企业1359家,其中化药和中药生产企业1188家,生物制品生产企业171家(含化药中药兼有企业14家,诊断制品企业68家)。”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1579家兽药生产企业(生物制品企业137家,化学药品企业1442家),完成生产总值752.2亿元,销售额686.18亿元,与2020年620.95亿元相比增长10.5%。其中,原料药及化学药品制剂458.03亿元,中药制剂57.97亿元,生物制品179.18亿元。才学鹏表示,中国兽药产业在全球动保产业中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2020年有10家企业销售额进入全球动保前50强,8家企业销售额进入全球动保前30强,有5家企业销售额进入全球动保前20强。2022年实施新版兽药GMP以来,通过验收的企业总体上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其中,生药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中坚力量。中化药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目前大型企业在生药企业中占比达到21.9%,中型企业占比达到56.2%;化药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中型企业占比53%,小型企业占比32.73%。但是相同的是,大型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2021年达到84家。兽药经营企业超5万家。60%以上企业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江苏、广东、山西等7个省。近年来,我国兽药生产企业呈现“三减两增”态势,企业总数量、新建企业、中化药企业减少,生物制品企业、大型企业增加。“但必须看到,我国兽药企业面临的挑战,产能过剩——‘一多两低’。小、微企业数量较多,产能利用率低,产业集中度低 ;产品同质化严重,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明确,产品多为跟风仿制,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创新能力亟待加快提升,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不强,核心竞争力不足。”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兽药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学鹏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兽药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动保需求。非洲猪瘟的威胁推动了生物安全体系建成,使猪的各种疫病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导致疫苗和各种用于防治猪疫病的药物需求减少。生猪产能快速恢复导致猪价持续下行,影响动保产品需求。国际动保巨头入华同时进一步加剧国内动保市场的竞争。兽药企业积存的问题,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仅擅长于生产工艺技术的改进和提高,真正的创新主体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新版兽药GMP实施以后,中国所有兽药生产企业都变成了重资产企业,同时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但也要看到创新的机遇——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成熟发展,有利于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兽药监管方面黄伟忠表示,新阶段、新要求、新使命、新担当,兽药行业要围绕 “强基础、产好药、用好药、少用药”目标导向,完善法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全链条严格兽药质量监管、严格规范养殖环节兽药使用、推进兽用抗菌药减量使用。我国兽药行业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修订完善兽药管理法规制度,强化政策引领,推进兽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兽药产业竞争力,加强体系建设,推进兽药监管专业化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