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疾病是在肉猪饲养工作当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问题,而由于不同种类的皮肤疾病在治疗方案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还需要兽医人员进行准确的鉴别。本文就以皮炎、猪丹毒、猪疥癣病症等现阶段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着重分析临床准确鉴别这些疾病问题的方法,并结合养殖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出引发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拟定预防及治疗的方案,推动新时期肉猪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皮炎指的是在猪只皮肤表面出现的一种炎症,发病时,猪只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肿、溃烂的情况。因此,兽医直接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就可以发现猪只是否出现了皮炎问题。而一般来说,皮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传染性的皮炎,病猪出现皮肤炎症的伤口位置一旦与其他健康的猪只有身体接触,就容易导致大面积的传染问题。如果不及时消除炎症,将会严重威胁病猪的身体健康。另一种是没有传染性的皮肤炎症,这种炎症与猪只自身的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有一定的关系。另外,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阳光的长期照射也容易出现皮肤疾病。兽医在具体对皮炎进行分类时,还需要从实验室化验的角度展开详细的分析。针对猪只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都是以预防工作为基础。首先,应当做好全面的饲养管理工作。根据容易引发皮肤病问题的原因以及皮肤病的传染方式,合理控制每个猪舍当中猪只的数量。其次,做好环境的温湿度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通风。并从卫生管理的角度,全面降低皮肤病问题的发病率。而当病猪出现皮肤病时,还要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对于表皮有破损情况的皮炎,目前可以采用涂抹锌软膏或赛洛仿软膏,涂擦3%甲基紫酒精液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常规性皮炎,可以口服消炎类的药物。猪丹毒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能力的皮肤病,发病初期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容易与湿疹或者其他皮肤炎症问题混淆。因此,在进行疾病诊断工作时,兽医应当进一步观察病猪的临床表现。患猪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同时,对病死猪进行病理分析,可以发现病猪体内多个器官都出现了红肿出血的情况,还伴随有一些黏液。结合以往的治疗经验来分析,引发这种病症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病猪受到了细菌感染,这与日常饮用水及饲料的质量存在问题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引起重视。在预防猪丹毒疾病时,养殖场应当在内部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规范养殖人员的工作行为,避免由于人员工作马虎、工作态度不积极,而导致环境及饲料卫生问题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这种病症会损害猪只的内脏,因此,养殖场需要定期安排兽医对猪只进行体检,尤其是在引进外来品种的猪以及将肉猪送往屠宰厂时,都要提前做好检疫工作,保证饲养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在合适的时间为幼猪注射防疫该疾病的疫苗,有效提高防治效果,推动新时期肉猪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疥癣病是由于寄生虫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病猪身体各处的皮肤都会出现大片红色的体癣。同时,寄生虫的滋生会让猪的身体产生瘙痒的感觉,继而导致猪只不自主的摩擦身体,引发皮肤表皮破损红肿的问题。一般患病的母猪如果用母乳喂养小猪,就会导致幼猪感染这种疾病。兽医可以通过对病猪的表皮组织进行采样化验的方式,确定病猪是否感染了寄生虫。猪疥癣病的科学防治方法是定期对猪舍环境进行驱虫工作,一般来说一个月内至少应当进行1-2次的驱虫工作。在外部环境的驱虫工作主要是通过喷洒驱虫药的方式来消毒杀菌,同时,兽医还可以为猪只喂食一些口服的驱虫药。体内驱虫时,需要记录好每只猪的具体驱虫时间,保证驱虫工作的连续性。由于养殖场的建设规模比较大,还需要为每只猪进行编号,避免出现重复驱虫或者有猪只没有驱虫的情况。最后,如果病猪已经感染了这种皮肤疾病,可以选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时要根据猪只的日龄及体重控制药量,确保达到科学防治疾病的目的。皮肤疾病问题可以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传染性疾病需要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并做好环境的消毒及杀菌工作。非传染性疾病应当侧重于饮食调理及药物消炎的方式,帮助病猪恢复身体健康。基于有些皮肤病在临床症状上比较相似,这还要求兽医不断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科学与养殖人员沟通,配合病理分析等方式,确定疾病的类型,以提高疾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