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猪病

规模化猪场主要生产阶段的批次化管理技术要点及效果

日期:2022-03-28 18:26:13

1980年-2000年,美国用20年走完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历程,养殖场从最初65万家减少到7万家。在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和多种疫病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的倒逼下,以及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净化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压力下,中国生猪产业的规模化养殖场比例大幅增加,而且单体养殖规模也大幅增加。基于养殖场规模增加及生物安全需要,猪场开展批次化生产几乎成为必然选择。猪场批次化生产可以从生产工艺发生改变,极大提高猪群的生产管理效率。猪场批次化生产依赖于母猪的批次化繁殖,猪场批次化生产管理核心是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


母猪批次化生产管理是指利用繁殖调控技术,使母猪群发情、排卵、配种和分娩同步化,根据母猪群规模按生产计划分群并分批次组织生产,是一种高效的母猪繁殖管理体系。该生产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猪群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产能增加、成本降低和生产管理便捷高效。文章着重阐述猪场主要生产阶段批次化管理要点及效果。

01

后备母猪入群管理

传统连续式生产中,后备母猪自然发情后配种入群,许多后备母猪由于不能自然发情被淘汰,其8月龄利用率仅为70%~80%或更低。在不做繁殖调控处理时,由于母猪发情阶段不同,猪场员工需要每天进行诱情、查情、配种,日常工作繁琐且效率低下,对于公猪精液的准备也缺乏计划性。对于大龄不发情后备母猪只能淘汰,极大增加了猪场非生产天数和生产成本。因此,对后备母猪进行高效利用和管理是目前规模化猪场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批次化生产管理体系中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建立至关重要。对每批次中180~200日龄未见初情期的后备猪(约占批次后备母猪总数的20%~30%)注射1000单位(IU)血促性素(PMSG),可促进其卵泡生长发育,增强后期饲喂烯丙孕素发情同步化的效果。对215日龄左右的同一批次后备母猪,统一连续18d饲喂烯丙孕素以实现性周期同步化,最后1次饲喂后40h注射1000IUPMSG促进后备母猪卵泡发育同步化,随后采用后备母猪发情促排定时输精程序,每天上、下午诱情查情,对静立发情母猪注射100μg戈那瑞林(GnRH)促进卵泡成熟排卵,间隔8~12h第1次配种,24h后第2次配种,如图1。


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可以按生产计划分批次进行后备母猪引种、留种。后备母猪集中发情配种,实现流水线式操作,保障配种效率和质量,8月龄母猪入群利用率可提高到85%~95%,降低因为发情不理想导致的大日龄后备母猪淘汰数,减少每次补充后备母猪头数,缩短后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提高猪场后备母猪管理效率。


后备母猪的补充工作还关系到猪场的更新率和猪群胎龄结构。种猪场正常的年更新率较高,可达40%左右,应主动淘汰胎次高、生产性能差、非生产天数多的问题母猪,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入群,保持猪群合理的胎龄结构,提升猪群生产效率和生产性能。传统生产模式下,需要饲养补充实际入群数量2~3倍的后备母猪群才能保障猪群胎次合理结构、均衡生产。批次化生产中,后备母猪群仅需在补充实际入群数量上增加10%即可满足生产需求。通过控制后备母猪的数量,还能优化猪场空间和降低后备猪存栏,减少饲料浪费和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

02

经产母猪配种管理

经产母猪断奶后7d内发情率低、发情延迟、受胎率低是导致当前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成绩低和生产成本高的首要因素,据统计,多数规模场母猪断奶7d发情率介于60%~85%之间。疾病、饲料霉变、缺乏公猪刺激、二胎综合症、高温应激、哺乳期失重较多、营养不足等都会使母猪激素分泌紊乱、生殖机能下降,从而影响经产母猪发情、降低生产性能。


母猪批次化生产过程中,通过外源激素处理促进卵泡发育成熟,实现母猪集中发情配种,提高情期受胎率。可采用经产母猪发情促排定时输精程序(见图2a)同一批次母猪集中断奶24h后,肌肉注射1000IU PMSG诱导卵泡发育启动同步化,随后每天上、下午诱情查情,静立发情的母猪注射100μg GnRH促进卵泡成熟排卵,间隔8~12h第1次配种,在24h后第2次配种,在此基础上实施母猪批次化生产。也可选用两点式查情定时输精程序(见图2b),即在肌肉注射1000IU PMSG后的72h注射100μg GnRH,间隔24h和40h两次定时输精,并在注射GnRH和第2次配种后24h分别进行查情,对发情猪进行即时输精。应用上述两个定时输精程序的,母猪断奶7d发情率可达到90%~98%。


此外,对哺乳期间营养不足、掉膘严重的初产母猪,可以实施延迟导入批次生产定时输精程序(见图3)。母猪断奶前1d开始饲喂烯丙孕素7~9d,期间短期优饲,补充营养,促使母猪快速恢复体况,促进发情配种。在河北正奥集团示范场针对初产母猪利用率低问题,对连续3个批次600头初产母猪采取延迟导入批次化生产方案,批次妊娠率达到87.35%,提高了配种受胎率和产仔数,解决了经产母猪断奶利用率低的问题。

图片

03

繁殖障碍母猪管理

传统连续生产模式下,繁殖猪群中长期存在各种类型的繁殖障碍母猪,包括乏情母猪、空怀母猪和流产母猪等。这些繁殖障碍母猪大幅增加了猪场的非生产天数和饲养管理成本。


批次化生产中,定期对每个批次产生的繁殖障碍母猪进行集中处理,统一饲喂烯丙孕素18d进行性周期同步化,停喂后间隔18h注射氯前列腺素,停药后42h注射PMSG促进母猪卵泡发育成熟,注射PMSG后每天上下午诱情查情,静立发情母猪注射GnRH促进排卵,间隔12h第1次配种后,再间隔24h第2次配种,第2次配种后又间隔24h查情,有发情猪加配1次,见图4。


北京延庆某种猪场,将120头断奶后长期不发情母猪分成两批,采取该方案进行处理,发情静立配种率达到80%左右,问题猪处理利用率达到70%以上。对河北康保某种猪场100头空怀猪、大龄后备不发情母猪进行处理,利用率达到68.7%。对处理后仍不能利用的问题母猪主动淘汰,降低猪场非生产天数,节约饲养管理成本,提高猪场生产效率。

04

产房按阶段的管理

传统连续式生产模式下,产房不分昼夜每天都有母猪分娩,产房工作人员必须随时准备接产。自然分娩情况下,60%以上的母猪在夜间分娩,夜间接产工作极其容易疲劳影响工作效果。母猪分娩产程时间长,分娩时体力消耗增加,死胎数增加,母猪分娩后容易出现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或少乳症的三联症,母猪死淘率增加,利用率下降,猪场生产成本上升。


由于批次化生产管理体系母猪集中配种,预产期集中,因此可配合同期分娩技术使同批次母猪集中分娩。在母猪预产期前1d或预产期当天早晨8点,每头母猪注射氯前列烯醇2mL,90%以上的母猪会在第2天白天分娩。母猪分娩启动后,注射10IU缩宫素增强母猪宫缩,进一步缩短产程。同批次母猪预产期接近、集中分娩,有利于仔猪寄养、并窝。仔猪断牙、剪尾、去势、补铁等工作可以集中进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母猪集中在白天分娩,也有利于接产工作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保证仔猪吃到足量的初乳,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仔猪被压死数量,降低产房管理难度。


在免疫管理方面,传统连续式生产的母猪产仔时间分散,猪群整齐度差,日龄体重离散度大,免疫工作繁琐,猪群抗体水平不一致,免疫合格率低,疫病阻断难,增加了个体间疫病交叉感染和疫病传播风险。批次化生产同批次所有母猪集中分娩,仔猪日龄差小于1.5d,仔猪免疫程序相同,猪群整体抗体水平整齐度一致,避免了猪场因免疫不同步造成的疫病传播问题,保障猪群健康。同时,批次化生产的产房可以做到彻底全进全出,空栏时间一致,可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干燥,从而杀灭和净化病原微生物,避免不同批次间疫病交叉感染风险阻断疫病传播。

05

保育和育肥管理

传统连续生产方式猪场几乎每天都有仔猪断奶、转到保育舍,因此,保育舍仔猪体重、日龄参差不齐,断奶晚的仔猪有母源抗体保护,断奶早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减弱猪群抗病力差别,不能很好地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批次化生产仔猪每批次集中断奶并转到保育,仔猪日龄和体重一致,免疫程序一致,集中免疫,提高工作效率,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度高,有效保护猪群健康。同时,同一批次内仔猪日龄体重一致,营养需求一致,可以根据仔猪不同阶段营养需求统一调整营养和饲喂量,实现精准营养。精准补充营养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同一阶段猪群对温度需求也相同,保育舍温度可以统一调控,便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根据不同疾病和易发病季节,合理制定猪群保健方案,保障猪群健康。


育肥舍中育肥猪日龄、体重一致,可以提前做好销售计划,制定销售目标,同一批次的育肥猪可以统一销售,减少猪场与外界车辆和人员的接触频率,有利于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

06

工作人员的管理

传统连续式生产中,猪场员工的工作无规律、劳动强度大,休息时间无法保证。批次化生产管理模式下,猪场计划性更强,批次内猪群免疫、查情、配种、分娩、断奶、保育、销售等工作可提前统筹安排,猪场员工能够集中在短时间内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大幅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员工也可以集中在某一段时间有计划地安排休假,让日常工作变得有计划性和可预知性,提高猪场管理效率。相比于以往猪场对技术员等主要岗位专业人才依赖性较大、容易受到人员波动影响打乱生产计划的情况,批次化生产管理程序相对简单,可以减少对某一岗位限定人员的依赖性。批次化生产还可以实现批次考核和批次间成绩对比,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有利于猪场提高生产水平和经验的积累。


总之,批次化生产管理是现代规模化猪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猪场管理更加高效,保持健康稳定的生产。目前,在非洲猪瘟及其他传染病的压力下,批次化生产是符合国内猪场生物安全需求的高效管理模式,并为深入挖掘生猪产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本文选自《猪业科学》2022年第3期“主题策划”栏目:P33-35(版权归《猪业科学》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更多内容可见网站:http://www.csis.cn。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