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意见以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立足维护养殖业发展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大局,坚持防疫优先,扎实开展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切实筑牢动物防疫屏障的指导思想;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应免尽免,落实完善免疫效果评价制度,强化疫苗质量管理和使用效果跟踪监测,保证“真苗、真打、真有效”的基本原则;实现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应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的目标。在口蹄疫防控要求中提出对全国应免畜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疫苗,进行O型和(或)A型口蹄疫免疫:对全国所有牛、羊、骆驼、鹿进行O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对全国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各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对猪实施A型口蹄疫免疫。为了确保2022年动物疫病免疫工作,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门组织制定了《2022年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通过对我国口蹄疫流行形势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口蹄疫流行毒株依然复杂,O型口蹄疫有Ind-2001、Mya-98和CATHAY等毒株,A型为Sea-97毒株。2021年在边境地区监测到A型的A/Sea-97境外分支病毒。我国口蹄疫疫苗对国内流行毒株有效,但国内免疫薄弱风险点及境外毒株传入风险持续存在,不排除A型口蹄疫点状散发的可能,口蹄疫免疫防控不能有半点松懈。《指导意见》中提出真苗、真打、真有效的要求,可以说是从免前,免中,免后三环节着手,落实好整体免疫工作。 真苗:在免疫工作之前选择好的口蹄疫苗,也就是《技术指南》中提出“选择与本地流行毒株抗原性匹配的疫苗”从而为整体免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从目前我国口蹄疫流行情况来看,O型和A型都要做好防控,所以应选择口蹄疫苗O型、A型二价灭活苗进行免疫。在疫苗选择上《指导意见》提出选择与本地流行毒株抗原性匹配的疫苗,那么如何判定疫苗与流行毒株是否配匹,可以从疫苗毒株分离年份来判断,制苗毒株分离年份越近与目前流行毒株越配匹,另外,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一致,则匹配性更好。当然,在选择疫苗时对疫苗厂家的研发实力、生产技术、服务能力、产品关键指标也需要关注。疫苗在储存、运输过程中需要维持适宜的条件(2~8℃),以确保疫苗质量不受影响,同时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疫苗,确保疫苗品质。真打:在免疫工作中制定合理程序,《指导意见》提出对规模养殖场(户)及有条件的地方实施程序化免疫;《技术指南》建议仔猪可选择在28-60日龄时进行初免,羔羊可在28-35日龄时进行初免,犊牛可在90日龄左右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建议规模养殖场定期对中和抗体水平消长情况进行评诂,以确定符合本养殖场的免疫程序。在免疫工作中,要实现真打,在免疫前要注重人员的培训,免疫时注重疫苗、动物的检查、注射器械的选择与消毒、做好小范围实验;免疫中注重注射部位、深度的把控,消毒、剂量到位,确保健康动物免疫;免疫后注重观察,及时处置异常情况,确保疫苗真正注射到机体内,刺激机体完成免疫应答,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实现口蹄疫的有效防控。真有效:在免疫工作结束后,对免疫效果进行评诂,《技术指南》建议猪免疫28天后,牛羊等动物免疫21天后进行免疫效果评价,可以采用液相阻断ELISA、或固相竞争ELISA检测免疫抗体。采用液相阻断ELISA:牛、羊等反刍动物抗体效价>27,猪抗体效价>26判定为个体免疫合格;采用固相竞争ELISA:抗体效价≥26判定为个体免疫合格,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总数的比例不低于70%,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对畜禽群体抗体合格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及时进行补免。所以在免疫工作中,要实现真有效,首先要确保免疫密度、免疫效力均达到标准,才能使动物有较高水平的群体免疫力,同时也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及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真苗、真打、真有效的实质就是实现动物免疫后得到保护,达到群体保护才是实现口蹄疫防控的“金标准”,也只有在防控中“较真”,才能实现疫病的有效防控。 在口蹄疫防控中,众多免疫实例表明,在防控中选择好的疫苗,按照合理的程序免疫,及时做好免疫效果评估,口蹄疫是可以控制的,也可以实现免疫净化。 中农威特客户服务部 黄静 编审 杨儒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