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猪病

规模化猪场引种前后的防疫策略

日期:2017-09-01 10:13:41

引种是规模化猪场扩充优良血统、加快育种进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引种的同时会对猪场的生物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本文从引种前后的检测、隔离、免疫、消毒和驯化等来阐述防疫策略,以解决规模化猪场引种的生物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各地从国内外引种越来越频繁,但许多引种的猪场因技术力量等的差别,引种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引种前后防疫问题易被忽视,严重的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达到猪群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规模化养猪场需引进优良种猪,但是怎样才能保障所引进的优良种猪在引回后安全、顺利地投人生产,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呢?现结合十多年从事基层兽医工作实践经验,谈谈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供广大养猪业主参考。

引种的重要作用

引种是规模化猪场扩充优良血统、加快育种进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现代瘦肉型母猪第8胎的繁殖潜力最大,但其繁殖力表现受到营养、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在生产实践中,第3~5胎母猪产仔的数量和质量往往达到最佳。种群更新的目的就是设法让3~5胎的母猪在种群中保持较高的比例,使群体繁殖效率最大化。后备猪群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养猪的生产潜能,良种引进总是拉动着整个猪场的遗传基础。在选购种猪时应选择高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的种猪。

防疫的重要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养猪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无论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以及出栏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疾病的困扰,由于引种的频繁、饲养密度的加大、营养的限制、防疫体系的缺失等使许多规模化养殖场疾病由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控的措施,保障生猪生产的正常开展。

引种对防疫的危害

引进健康的种猪是每个猪场的首要考虑的问题。有些养殖户在引种时只考虑价格、体形,而忽略了健康这个关键要素,在引进种猪的同时也把疾病引了回来。在引种时,首先应注意猪场的防疫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严格,所在地区是否为无疫区,所处的环境位置是否有有利于防疫。许多养殖户认为种源多、血源远有利于本场的猪群生产性能的改善,殊不知这样做引进疾病的风险也就越大。因为各个种猪场的细菌病毒环境差异很大,而且现在疾病多数都呈隐性感染,不同猪场的猪混群后暴发疾病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引种时应尽量从一家种猪场引进。

引种时防疫策略

1.从健康种猪场引种。选择信誉度高、规模大、有《种育生产经营许可证》、有足够供种能力、技术水平较高和有健康认证的种猪场进行引种,同时要考虑拟引进的种猪健康度;种猪的系谱要清楚,售后服务要好。尽量从一家种猪场选购,否则会因为病原的不同,而增加混群后的生物安全工作难度。

2.抽血检测。有条件的可以进行抽血化验,主要检测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衣原体等,均为病原阴性才可以从该场引种,避免引人新的病种。—旦检出病原阻陛渚不得采购和调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本场疾病流行状况有针对隆地对某些疾病进行监测。

3.消毒。一是车辆消毒,运输车辆在运输前要彻底清洗,保证车辆在7日内无运输生猪及牛、羊的记录。在装猪前12小时用消毒液对车辆及用具进行两次以上彻底消毒,可选用复合醛、过硫酸氢钾、碘酸制剂等高效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防止车辆带病传染种猪。二是引进场的消毒,新建场引种前的消毒:种猪在引进前一定要加强场内的消毒,消毒范围包括生产区、生活区、及场外周边环境,生产区又分为猪舍、料库、展览厅等,都应本着“清洗一甲醛熏蒸-3%火碱喷雾消毒”的消毒规程。消毒时,猪舍的每一个空间一定要彻底,做到认真负责、不留死角;对于生活区与场外周边环境也要用3%~4%的火碱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旧场改造后在引种前的消毒;对于发生过疫病的猪场,在种猪引进之前一定要加强消毒与疫病检测。首先把入场区的通道全部用生石灰覆盖,猪栏也要用白灰刷一遍,粪沟内的粪便要清理干净,彻底用火碱水冲洗干净,猪舍与场区也要像新场一样消毒以后方可引种。三是人员消毒,外界人员进入场区必须更衣、换鞋,用0.1%新洁尔灭洗手,紫外线消毒10分钟后。方可进入办公区,如要进人生产区,必须在办公区隔离2~3天,要经过洗澡、换上工作服,经过火碱池、紫外线消毒后方可进入隔离舍。

4.隔离。当把一群健康的后备猪引种到一个猪场,而这个场内存在它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疾病(如蓝耳病、猪瘟、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副嗜血杆菌病)时,它们可能会感染这些疾病,出现严重的免疫力下降并表现出临床症状。易感猪群的场在下面的情况下会变得更糟:有时新引进的种猪群出现临床症状,会导致环境中病原的集中、增加,而使原有猪群的某些猪感染发病,这就好像是新引进的猪是携带疾病进来的。引进的猪群越大,这种情况就越可能发生,这就是实施隔离适应程序的重要原因。隔离舍应要求距离生产区最好有300米以上距离。引进的种猪在隔离舍饲养35~45天,直到没有什么问题才可以进场。

5.保键。猪只到场后可添加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10~14天,以后视情况而定。供参考药物组方:一是预防呼吸道支原体、附红体、敏感菌的感染:枝原净150g/T(80%含量的加到188克/吨)+阿莫西林400~500克/吨(80%含星的加到625克/吨)+金霉素2000克/吨(15%含量);二是预防弓形体和多种敏感菌的感染:氟笨尼考(100~120克/吨)+磺胺六甲(300~400克/吨)+TMP(100克/吨)+小苏打(2000克/吨);三是驱虫:猪在隔离期内,接种完各种疫苗后进行一次全面驱虫,可使用长效伊维菌素等广谱驱虫剂,皮下注射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四是在猪刚到场时或隔离期内、注射疫苗前后,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可有效增强抵抗力,减少应激。

6.免疫。种猪引进后15天内不要注射任何疫苗(特殊情况例外),因猪群还处在应激阶段。引种时要向原引进场索要该批种猪的免疫程序;了解各种疫苗的生产厂家及注射剂量。以后根据原引进猪场提供的免疫程序或自家场的免疫程序进行跟踪免疫注射,这点非常重要。引进种猪15天后应随机抽样或全批种猪进行抽血检测,检测几种主要的烈性传染病的抗体水平(如猪瘟、伪狂犬病、五号病等)是否符合要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7.风土驯化。隔离期以及防疫程序按规定行完毕后,要根据最后一次的抗体检测对引进猪只进行健康评价。确认没有细菌感染和病毒野毒感染,判断是否可以适应本场大环境,可否开始混群工作。混群开始时,要先从引进猪只中随机抽取10%,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中和本场要淘汰的母猪进行混圈饲养,观察并记录其每天的状况,连续观察1个月。如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将其处理掉,如无异常情况出现,再从自有猪群中挑几头育成猪转入引进猪群,观察并记录情况。如仍情况正常,可将自有猪群逐渐转入引进猪群,并相对隔离。兽医仍要重点关注异常情况(如同时或连续几头出现皮肤发红、发热、精神不振、食欲不振等症状)。猪群的适应与病原谱的融合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警惕猪群的异常变化,既要防止自有猪群对引进猪群造成危害,也要防止引进猪群对自有猪群传人新的疫病。

8.再检测,才能进入生产群。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30~45天,严格检疫,确认为没有细菌感染和病毒野毒感染,并监测猪瘟、蓝耳病等抗体情况。在隔离期结束后,对该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再转入生产区投入正常生产。

总之,健康无病的群体决定着整个猪场的安全。猪场引种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繁多复杂。我们要在猪群健康时有忧患意识,多想一想哪些是我们应该做的或者是还没有做到的,从而减少我们出问题时的后悔与损失。只有做好了引种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保证我们所引的种猪以及该场的猪群在混群后健康生长,并使整个猪群发挥最好的生产性能,为猪场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