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病毒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内复制,尤其是肺巨噬细胞,然后进一步扩散到全身多处组织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使猪只免疫力降低,从而产生免疫抑制。
蓝耳病是目前对猪场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疾病之一,该病在很多国家的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当前,蓝耳病的危害形式已由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转变至以保育猪的呼吸综合征为主,亚临床感染日渐普遍,仔猪感染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最高可达100%。
临症表现趋于复杂,发病程度日渐加重。目前该病出现新的临床症状,如口鼻奇痒、腹泻、肌肉震颤、共济失调、后躯麻痹、眼睑水肿、皮下水肿及耳部皮肤增厚等。
蓝耳病病毒通过精液传播(人工授精传播),而疫苗不能提供普遍性保护。对准备进入蓝耳病阳性群体的蓝耳病阴性的后备猪,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猪蓝耳病的方法被广泛接受。 除蓝耳病外,引起繁殖障碍的还有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日本脑炎病毒、乙脑病毒、猪瘟病毒以及布氏杆菌、弓形体病等。所以,在临床上必须注意与上述病原引发的繁殖障碍相区别。 与腹泻性疫病的鉴别 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日渐复杂,已经出现了腹泻性病例,所以在临诊时应注意与其它导致腹泻的传染性疫病(如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与仔猪红痢等)的鉴别。 与伪狂犬病、水肿病的鉴别 该病所产生的瘙痒性和水肿性病理表现及神经症状在临床上要注意与伪狂犬病和水肿病鉴别。 (一)疫苗 截止目前为止,蓝耳病有两种毒株即欧洲型和美洲型。目前,美洲株不仅仅存在于美洲,欧洲也存在;欧洲株也不仅仅存在于欧洲,美洲也存在。由于蓝耳病病毒序列的多样性,很难有一种对所有蓝耳病都有效的疫苗。 目前市场上的疫苗有两种:活苗和灭活苗。活苗的缺点是把它注入体内的效果与感染野毒没有多大差别。对蓝耳病完全阴性的猪场或已经是蓝耳病阳性的猪,如果注入另外一种毒株的蓝耳病疫苗后,它会同野毒一样穿过胎盘侵害胎儿。 如果所使用的疫苗的基因序列与某一群体存在的蓝耳病病毒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70%~80%时,疫苗才会比较有效果。如果所使用疫苗的基因序列与本场存在的蓝耳病病毒基因序列不同时,则意味着可能会有一种新的蓝耳病的到来。 灭活苗的缺点是诱导有效免疫力的能力比较差。但毫无疑问,灭活苗在使用上是比较安全的,它可以诱导一定的抗体产生,如果抗体与野毒的基因序列比较相似,同样还会产生保护; 如果基因序列不相似,则保护力比较差。灭活苗适合用于新引进种猪的适应措施,对已感染蓝耳病的群体,有助于使群体的蓝耳病病毒稳定下来。 (二)蓝耳病疫苗和支原体疫苗的相互影响 蓝耳病暴发的种猪场或血清学阳性的猪场,从断奶到上市期间有四个可能发病的阶段,即断奶前后各1周、保育的最后阶段(7~9周龄)、转群后3~4周或在小猪的最后阶段、18~22周龄或中猪到大猪阶段。蓝耳病病毒结合高密度饲养方式,使得肺炎支原体作为重要的病原在猪群内越来越严重。 猪肺炎支原体疫苗的免疫时间在4周龄和7周龄,肺炎支原体免疫后需2周才能产生免疫力,所以蓝耳病的免疫应该在肺炎支原体疫苗首次接种之前进行,因为蓝耳病活苗或蓝耳病野毒均可干扰支原体的免疫,造成免疫失败。可在4周龄接种蓝耳病疫苗,5周龄接种第一次肺炎支原体疫苗,8周龄接种第二次肺炎支原体疫苗。 如果在3周龄和6周龄接种肺炎支原体疫苗,而在4周龄接种蓝耳病疫苗,则可能影响肺炎支原体的免疫。蓝耳病能干扰猪的免疫应答,支原体免疫失败的原因有肺炎支原体母源抗体的干扰、蓝耳病疫苗的干扰、断奶后蓝耳病早期暴发的干扰以及发生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 在保育阶段,特别是6~9周龄,是仔猪抵抗力最低的时期。因为在此阶段,仔猪经常发生蓝耳病、支原体肺炎、Ⅱ型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等疾病,并且在此阶段还容易受霉菌毒素的影响,导致采食量减少,饲料转化率降低,死淘率升高。 饲料中添加支原净、金霉素等可清除胃肠道中的2种螺旋体和细胞内劳索尼亚菌,控制支原体诱发的肺脏感染和降低其它疾病的发病率,从而降低蓝耳病的发病几率。因为支原体可以促进蓝耳病的感染,延长感染持续时间,同时容易引起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继发感染。 猪只6~8周龄若出现痉挛或消瘦、被毛粗乱、呼吸困难等症状,仔猪饲料中可以添加以下药物组合,如支原净100ppm+金霉素300ppm+阿莫西林150ppm,断奶后连续使用15天,可以防制保育猪疾病的发生,并能预防育肥期猪的发病。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有利于降低霉菌毒素对猪群造成的损害,提高猪场的生产性能。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策略,应尽力切断或减少传染源,提高敏感动物的抗病能力,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 1.早期断奶并不能保证100%的切断疾病向仔猪的传播机会,因为很多疾病具有垂直传播和早期感染的特性,所以仔猪一出生就有可能被感染,21日龄断奶不能保证断奶前仔猪不被感染。仔猪断奶时应该按大小分栏饲养,在保育舍内应不断监测断奶猪的情况,生长不良的猪或弱小的猪应及时隔离。 同时要尽量缩小断奶日龄的差异,同一周内的断奶仔猪应在同一栏内饲养。饲料中添加抗支原体和腹泻的药物,以控制断奶后腹泻并加强保健作用,清除仔猪体内的肺炎支原体,从而降低蓝耳病的发病几率。阳性母猪使用蓝耳病灭活疫苗,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哺乳仔猪可以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力。 通过联合用药方案、全进全出、早期断奶和控制猪群流动以及接种灭活苗,可将蓝耳病的发病时间推迟到中猪以后,对猪场的影响就会降低。如通过免疫提高仔猪的被动免疫力,将猪的发病时间推迟到中猪以后,以便有足够时间通过对饲料中添加药物以切断其它呼吸道病原(肺炎支原体、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的传播。 如果猪场没有出现母猪流产,而呼吸道病也不很严重,则可不免疫,相反则应该接种。建议45公斤的后备母猪使用弱毒疫苗;生产母猪于产后6天、配种后60天接种灭活苗;人工授精的猪场在公猪入群后接种一次蓝耳病灭活苗,以后每季度加强免疫一次。 2.建立和完善以卫生消毒工作为核心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病原体的传入和猪场内病原体的传播,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由于蓝耳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通过粪、尿、鼻液等传播病毒,因此,每周至少带猪消毒1~2次,消毒前应用清水将猪舍冲洗干净,场区一般每月消毒一次。 3.新引进的种猪要隔离,隔离新引进的种猪21—28天,适应期为60天,然后再把引进种猪和原场猪群混群(蓝耳病感染猪只需60天)。当引入蓝耳病阴性种猪时,让引入的蓝耳病阴性种猪与原场的蓝耳病阳性种猪进行鼻对鼻的接触,持续时间为10周或10周以上,才能保证新引进的蓝耳病阴性种猪感染或获得蓝耳病病毒,从而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同时要建立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对保育猪、肥猪、种猪、后备猪进行蓝耳病病毒监测,了解群体中蓝耳病病毒存在的状态。 图文来源:中国蓝耳病网
下一篇: 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