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非洲猪瘟背景下生猪复养消毒技术工作,分析了当前复养前消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常用的消毒药物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3点做好复养技术消毒工作的关键,为今后复养消毒提供理论参考。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猪的一种急性、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的传染病,由于该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也没有疫苗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蔓延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安全顺利复产是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猪场的最佳选择。随着走访调研发现,各个省份和地区的猪场由于准备不足、匆忙复产而导致失败的案例甚多。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彻底清除猪场内外残余病毒是非洲猪瘟背景下复产的先决条件。对消毒工作认识不足 养殖企业和兽医技术人员一定要树立“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科学养殖理念。在基层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在养殖场空栏期内,非洲猪瘟病毒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生自灭,不需要消毒。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认知,才出现了对复养消毒工作的不重视。此外,有的养殖场还认为消毒过程复杂,并没有把生物安全、消毒工作看成是疾病预防的重要措施。还有一部分养殖场虽然也开展了发病后的消毒工作,但是在消毒时只是对所养猪的猪圈进行消毒,而养殖场内的墙壁、水槽、料槽等器具以及圈舍外的环境并未进行消毒处理,这些问题都会为病毒繁殖留下隐患,存在诱发疾病的危险。消毒药物选择、使用不科学 有些养殖户或小型养殖企业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往往会选择一些无厂家、无批号的“三无”消毒药物,使用这些消毒药物进行消毒往往起不到较好的消毒效果甚至无效,走访调研发现,还有一些养殖户或技术员在复养消毒时对于消毒药物的选择的较为单一,仅使用他们熟悉使用多年的药物,使一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等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影响了消毒效果。此外,还发现在进行消毒药配比时,有些养殖户为节约成本在配比消毒液时投放的消毒药剂量较少,消毒药浓度很低,对于环境消毒就起不到很好的消毒杀菌效果,有的养殖户为了“一步到位”大剂量、大浓度的配比消毒药,虽说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但各类型的消毒药物都是有一个浓度范围的,超出了浓度范围也就失去了消毒效果,反而对其他方面也会造成影响。酚类消毒药 这类消毒药在畜牧生产中主要使用的有苯酚和煤酚。可采用2%~5%的苯酚水溶液对圈舍内外墙壁、运动场及器具进行消毒。煤酚可广泛用在对畜舍墙壁、地面,食槽、水槽等用具以及粪便的消毒工作,使用2%的煤酚水溶液可对兽用器械与圈舍内外的物品可进行消毒。卤素类消毒药 这类消毒药主要包括漂白粉和复合碘溶液。在生产实际中,漂白粉原药一般配制成5%~10%的漂白粉混悬使用。试验研究表明,5%的漂白粉混悬液能够在1h内杀死细菌芽孢;10%的漂白粉溶液可用在被污染的圈舍、高栏、粪池、排泄物及运输车辆等。复合碘溶液的杀菌能力强,消毒效果甚好,一定浓度内可有效杀灭大多数细菌、霉菌、病毒及寄生虫卵等,其是由碘、碘化物与磷酸配制成的棕色水溶液,含碘量约为1.8%,无刺激性气味。常用于生产器具、养殖设备和环境消毒。但要避免与热水、碱性消毒剂或肥皂水一同使用,会产生不良的化学发应,影响消毒效果。碱类消毒药 这类消毒药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一般将氢氧化钠配制成1%~2%的水溶液,用于圈舍内外的环境消毒,料槽、水槽等器具消毒以及生猪屠宰加工厂的设施设备的消毒。但对金属类器具消毒完成后,需立即使用清水冲洗,并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以免液体接触皮肤或飞溅到眼内。可将氧化钙配制成20%的石灰乳溶液,用在圈舍的墙壁、畜栏、地面和粪池周围以及污水沟的消毒工作中。养殖场、屠宰场还放置浸透过20%石灰乳的脚垫,对鞋底进行消毒。猪舍高温消毒 非洲猪瘟的生物学特性是耐寒,对高温敏感,火焰温度可以将其杀死。所以在复养之前,一定要对之前使用过的猪舍进行高温消毒。粪污消毒处理措施 猪在感染非洲猪瘟后所排的粪便可作为病原微生物重要传播媒介,如果粪便和污水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就很容易引发新一轮的疫病。周围环境及人员的消毒工作 在复养前将圈舍内外能拆卸的物品、器具全部进行拆卸,将其放在火碱中浸泡,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杀灭效果十分明显,对于猪舍内的消毒,一定要做到不留死角,全面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