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消耗性疾病,影响产蛋率,饲料报酬低。这种疾病的死亡率不高,往往不能引起养殖户的足够重视,但会使养殖业经济遭受损失。本文通过对蛋鸡结核病的诊治与预防,可以为蛋鸡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人畜和禽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理特点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钙化结节病变。随着蛋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在饲养中采取相应的诊治和预防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有三个型:即牛型、人型和禽型。结核杆菌的形态,不同型别稍有差异。人型结核杆菌是直或微弯的细长杆菌,呈单独或平行相聚排列,多为棍棒状,间有分枝状;牛型结核菌比人型菌短粗,且着色不均匀;禽型结核菌短而小,为多形性。本菌不产生芽胞和荚膜,也不能运动,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结核杆菌为严格需氧菌,生长最适PH值:牛型菌为5.9—6.9,人型菌为7.4—8.0,禽型菌为7.2。最适温度为37—38℃。结核杆菌因含有丰富的脂类,所以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结核病可侵害多种动物。禽型结核杆菌是家禽结核病主要病原菌,但也可感染牛、猪和人。结核病患畜(禽)是本病的传染源,特别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外排菌的开放性结核患畜(禽)。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禽结核病主要危害鸡,成年鸡和老鸡多发。感染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但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2019年10月10日,敖汉旗贝子府镇设力虎屯村一养鸡户送检4只病鸡,该病鸡主要以产蛋率下降,鸡体消瘦为主要症状。通过了解病史,解剖检查及显微镜观察发现分枝杆菌而确诊为结核病。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3.1 发病情况 发病鸡群从290d开始,部分鸡逐渐出现产蛋下降,鸡体消瘦等情况,养殖户说曾经剖检几只,未见明显病变,并且饮食、饮水正常,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到340d送检时,其饲养的7500只鸡,已由此病死亡36只,还有170多只消瘦,产蛋率下降20%,各种疫病免疫均按免疫程序进行,以前养的鸡也从未出现类似情况。3.2 症状及病理变化 从送检的4只病鸡看,有3只特别消瘦,用手摸胸骨突出明显,棱角分明,基本摸不着肉,1只膘情中等偏下,精神沉郁,鸡冠、肉髯苍白、萎缩,羽毛无光泽、蓬松,无毛区皮肤干燥,步态不稳。膘情中等的主要病变有心包积液较多,肝脏肿大,质地较脆如泥状,脾脏肿大3—4倍,胸骨内壁有少量出血点,十二指肠出血,胰腺有坏死灶,小肠出血,泄殖腔出血,肾脏肿大、色深。另3只消瘦的鸡主要病变为肝脏出血明显,并有纤维素性间隔,成花样,肝脏内有多量不规则形状的灰黄色绿豆大小的结节,其结节坚硬,容易从周围组织内剥离,结节内不含有矿物质盐类,切面有小黄色病灶,也有的成奶酪状黄色中心区。脾脏肿大2~3倍,其中2只有少量黄色结节,十二指肠粘膜出血,小肠出血,肠壁增厚,盲肠扁桃体出血,肾脏肿大、色深。3.3 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对肝脏干酪样结节病灶涂片、染色观察,发现有成簇的分枝杆菌而确诊为鸡的结核病。3.4 防治 开始将消瘦的170只病鸡隔离出来,用异烟肼片每只1/4片,利福平胶囊每只1/4粒,1次/d,治疗了7d,效果不明显,后建议养鸡户将这170只病鸡全部淘汰,并对鸡群采用禽结核菌素肉髯皮内注射,又检出90多只,也全部淘汰,尸体进行了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鸡舍用具用5%来苏儿水带鸡消毒,隔日1次,共消毒4次,3周后又用禽结核菌素检验,又检出17只,全部淘汰后再没发现病鸡。由于鸡结核病不常见,发病后鸡群不出现大批死亡现象,没能及时发现病鸡并及时采取隔离、消毒污染环境、用具等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造成鸡群内大批传播而感染发病,养鸡户投入大量饲料,而产蛋率却下降,给养鸡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治疗中药物对结核病作用缓慢,治疗过程漫长,治疗价值不大,应以淘汰为主。在蛋鸡养殖场要加强对结核病的预防,防止蛋鸡发病。主要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防止疾病传入。4.1 要提高饲养水平,良好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蛋鸡的免疫力,能尽量避免鸡群发病,要做到蛋鸡鸡舍内清洁卫生,对鸡舍内的粪便和其他污染物及时清理。清理完毕后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时要做到全面,不留死角。4.2 鸡舍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保证鸡群呼吸新鲜空气,而且在饲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鸡群的状态,控制好饲养的密度,保证鸡群有异常能及时发现。4.3 要加强对进入养殖场的外来车辆和人员的消毒,非饲养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蛋鸡鸡舍,防止将病原体带进养殖场。
作者:王春雷 王亚惠/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动物疾病控制中心
来源:《兽医导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