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猪病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

日期:2020-08-14 12:08:58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体会

贾文丹/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要:猪圆环病毒是如今规模化养猪场中较为常见的病毒,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等猪病的主要病原。因此,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以及应对措施,避免疾病的大规模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circovirus diseases,PCVD)主要是由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发的一种常见病毒性传染病,不同年龄阶段猪由于体内激素及抗体水平的差异,其感染率、病死率以及表现的临床症状会有所不同。该疾病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可能导致猪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的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可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01

病原学

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 PCV)为单股环状DNA病毒。已知的猪圆环病毒(PCV)有两个基因型,均具有感染性。其中PCV-1无明显致病性,感染不会造成细胞病变;PCV-2有致病性,引发明显的临床症状,其PCV-2bPCV-2d亚型毒力更强,且各型之间具有交叉保护。
 

02

流行病学

2.1 易感动物 4周龄以内的仔猪在母源抗体保护下很少感染,10周龄左右的保育猪较易感染;初产母猪感染后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感染主要引起先天性震颤。对于猪种方面来说,长白猪较大白、杜洛克、皮特兰更易感。
 
2.2 染源及传播途径 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猪圆环病毒的病猪。其排出的鼻液、眼分泌物、唾液、乳汁及粪便等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鸟类、啮齿动物带毒可能引起传播;分娩前母猪感染PCV-2,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带毒精液输精,会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胎儿感染。
 
2.3 流行特点 该病毒分布范围较广,在大部分养猪国家和地区存在流行。感染率高,多为亚临床感染,在饲养环境、管理方式、应激反应等诱发因素刺激下会引起发病,表现临床症状。由于引起猪的免疫抑制,可能会出现混合感染及继发感染,如引起大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继发感染、与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产生严重危害等。
 

03

临床症状

3.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发病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患病仔猪生长缓慢或呈渐进性消瘦,皮肤苍白,精神萎顿,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障碍症状。康复后多为僵猪。体表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部分猪出现腹泻、贫血和黄疸。剖检可见淋巴结肿大、多灶性粘液脓性支气管炎、肝硬变等。
 
3.2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 主要侵害病猪的皮肤和肾脏,造成皮肤损伤,临床上可见皮肤发生红色、紫色圆形或不规则隆起,中央有黑色病灶,从会阴部、四肢扩散至胸肋、耳等部位。严重时还会引起体温升高、贫血、腹泻及黄疸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3.3 仔猪先天性震颤 多发生于妊娠期间感染PCV-2的初产母猪所产生的仔猪,新猪出生不久后,部分或整窝仔猪出现全身一致、节律性震颤的现象,站立不稳,食乳困难,可加以人工干预喂养,常预后良好。
 

04

诊断

猪圆环病毒病根据其临床综合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等进行初步诊断,后结合血清学检测、实验室检验进一步确诊。采集疑似患PCV-2病猪血清,进行处理与实验,将所得结果进行标准比对,诊断是否感染。无菌采集病死猪的淋巴结、脾等组织器官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采用病毒形态学观察,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等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鉴定来确定病原。
 

05

防控

5.1 饲养管理 加强分娩期母猪的管理,做好新生仔猪的护理工作,对预防新生仔猪感染圆环病毒有重要意义。不同生长阶段的仔猪要配备相适应的饲粮,补充一定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制剂,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从根源上预防感染。做好严格的引种检疫工作,利用PCR进行PCV-2抗原检测,经过一定的隔离期,相应检测达到合格才可进入。
 
5.2 免疫接种 从新生仔猪开始的整个饲养过程中,免疫接种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猪场需制定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程序。母猪产前接种疫苗可以提高新生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保育期阶段是猪圆环病毒较易感染的阶段,前期要做好免疫工作。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具有各自的疾病谱,依据情况不同作出免疫调整。

来源:《兽医导刊》杂志第8期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