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黎明鸡, 俗称穿套裤鸡, 毛脚鸡, 光秃辘鸡, 是国家尚未审定命名的地方优良遗传资源, 属肉蛋兼用型鸡种, 具有体形高大, 羽毛漂亮, 肉蛋风味独特, 耐粗饲, 易管理, 觅食力和抗病力强, 屠宰率高等优良特性。
当地农户一直以来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实施白天放牧早晚补喂少量原粮(主要为稻谷、 玉米) 、 人选鸡孵鸡育、 村规民约防治疫病(只得向外卖鸡、 不得向外买鸡) 等方式进行黎明鸡饲养。 虽然鸡群发展缓慢、 存量小, 但肉蛋品质优良、 味独特, 成为广大消费者追捧和青睐的自然生态、 绿色、 安全食品, 价格节节攀升、 产品供不应求。
为缓解产品供不应求、 保护好地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和加快“ 玉溪高原特色农产品” 的开发, 2015年市、 县农业部门积极筹措资金、 研究措施、 组织技术人员, 对新平黎明鸡实施了系列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 由此在全县掀起了利用果园、 林地、 荒地等开展林下规模养殖黎明鸡的热潮。 为对黎明鸡的保护开发尽绵薄之力, 笔者对黎明鸡传统养殖技术措施进行收集分析总结, 并结合现代养鸡技术和己见, 撰写了新平黎明鸡林下规模饲养管理技术, 供养鸡户参考。
1 场址选择
场址可选择于果园、 林地、 荒地、 山坡等地块内, 但应符合以下条件, 用地未被规划列入禁养区或限养区, 距交通主要干线500m以上, 距居民点或学校或医院1 km以上, 周围3 km内无工厂及其他污染源, 周围500m内无其他畜禽养殖场、 畜禽交易及屠宰场, 交通方便, 水源充足且符合人畜饮用水标准, 用电有保障。地势整体坡度25° 以下, 最好能利用山势作自然屏障, 实现一个山包一个场。
2 圈舍的布局规划及设计建盖
2.1 舍址的选择及布局规划
鸡舍一般布建于果园、 林地、 荒地、 山坡等空地上(果园、林地有树60~80株/667m2或隐蔽度低于70%为佳) 。 舍址符合平坦开阔、 背风向阳、 地势高稳、 易排水等条件, 地下水位1m以下, 按坐北朝南、 东西走向布局, 并做到生活区、 管理区、 生产区及无害化处理区严格分开, 并有显著的界限隔离标识, 幢间距离不少于30m。
2.2 圈舍的设计建盖
圈舍应具备坚实安全、 遮风避雨、 通风透光、 方便温湿度调控、 便于清洗除污消毒, 防“ 四害” 等功能。 根据饲养规模、 饲养密度(雏鸡15~20只/m2、 育成和成年鸡8~10只/m2) 、 育雏方式(多层笼养、 网面平养、 地面育雏) 、 牧地承载量 (150~250只/667m2) 、 劳动力资源(1500~2000只/个) 和资金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鸡舍的建盖面积, 最好实行多单元饲养(300~500只/单元) 。 圈舍具体要求是舍内墙壁和地板要硬实、 光滑, 舍内地面高出舍外地面0.25~0.35m, 屋舍中梁高2.8m、 屋檐墙高2.2m、 门高1.8m; 在墙壁距舍内地面1.2m处留1m2左右的窗; 在南侧墙窗下留直径0.30m的方形进气孔, 并在中梁与进气孔对应的位置留直径0.25m的出气孔, 或按每10 m留1个进、 出气孔; 舍内走道宽1.2~1.5m; 在东、 西墙近门口端安放产蛋箱, 产蛋箱按5只母鸡配一个计配; 为提高圈舍利用率, 育成和成年鸡舍内还应设置一定量的栖架(两层以上) ; 在四周墙脚不同方向留放适量的地窗(大小以一只成年鸡能自然出入为度) , 方便鸡群出牧和归舍,鸡舍门口必须配建消毒池, 圈舍外四周应设宽0.6m、 深0.3m的排水暗沟。 建筑材料本着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安全经济的原则。放牧地和舍内应布装适量的自动饮水器和盛装沙粒的设备。 牧地四周应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围好, 高度不低于1.5 m, 防止鸡群外逃。 若实行多单元饲养, 应用围网隔成相对独立区, 防鸡群互串或便于轮牧。
3 雏鸡的选择与引进
鸡苗应到品种较纯、 无疫情、 防疫好的保种场或孵化场集中批量引进, 也可自己组织孵化。 杜绝同时从多场引进或一场同时引养多个品种鸡苗。 选择的雏鸡苗应符合品种特征明显、 活泼好动、 头大、 叫声有力、 眼大有神、 挣扎有力、 羽毛整洁、 腹部大小适中、 脐环收缩良好、 个体均匀等要求。
4 育雏鸡的饲养管理
4.1 进雏前的准备
进雏前1周应对育雏室内外、 饮水、 喂料及其他日常生产用具等进行全面检修、 清扫、 清洗和消毒, 并根据引进数量备足饲料和药品。 进雏前一天对育雏室的供热设备进行调试, 并将舍内温度调至33℃~35℃、 相对湿度60%~70%。
4.2 雏鸡的喂养管理
早开水(雏鸡第一次饮水叫开水) : 雏鸡到场后, 应尽快送入育雏室自由饮到18℃~21℃的温水, 以达到补充体液和促进胎粪排除。 若是长途或高温天气运来的雏鸡, 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0.9%葡萄糖生理盐水或速补或食糖(8%糖水) ; 近距离运输的饮水中加0.01%~0.02%高锰酸钾, 3d后可改为常水。 要让80%以上的雏鸡同时饮到第一口水; 对反应迟钝、 蹲着不动的雏鸡, 要实施拍手、 驱赶等方法人工调教, 促使其尽早饮水, 并做到24h足量供水。
适时开料(第一次给雏鸡投料叫开料) : 开料最适宜时间是鸡出壳后24~36h。 一般有85%的雏鸡具有食欲时即可开食。 开料时最好用蛋鸡育雏专用颗粒料饲喂, 也可喂七八成熟的碎大米或碎玉米饭, 3周龄开始饲料改为育雏专用料+碎大米+碎玉米, 饲料变化应逐步过度(即减由多到少、 加由少到多) 。 饲料要求做到营养全面、 适口性好、 容易消化、 无霉变、 无污染。 喂料做到只只雏鸡能吃到、 一日多餐、 少投勤添。 避免开料太早, 引起雏鸡卵黄吸收不良形成僵鸡。
温度的调控: 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 育雏舍温度控制7日龄前32℃~35℃, 其中3日龄前 ≥33℃; 8~14日龄28℃~30℃; 15~21日龄25℃~27℃; 22~28日龄20℃~23℃。4周龄后选择晴好天气将雏鸡转入育成鸡舍饲养。 检测育雏温度的措施有温度计测定法和鸡群状况观察法。 将温度计悬挂于距雏鸡背5cm或距育雏室地面1m高的位置直接测定舍内温度。 观察鸡群状况了解温度, 当鸡群扎堆、 紧靠热源、 不断鸣叫, 表明温度偏低; 当鸡群远离热源、 分布四周、 不断张口呼吸, 表明温度偏高; 当鸡群分布均匀、 活动自如、 比较安静, 表明温度较为适宜。
湿度的控制: 刚出壳的小鸡, 体内含水分80%左右, 如果室内环境太干燥, 体内水分大量散发, 不利于机体对蛋黄的吸收。 如果室内湿度过大、 空气流通不畅, 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和促进细菌繁殖。 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雏鸡成活率。 所以, 育雏期前10d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65%, 10d后相对湿度控制在 55%~60%。
通风与光照: 新鲜空气和适当的光照是保证鸡群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通风可以排除舍内的污浊有害气体, 为鸡群呼吸提供新鲜空气。 因此, 在做好保温的同时, 每天必须通风2~3次; 高温或炎热季节应适当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口、 降低饲养密度。 适宜光照对鸡群具有增加食欲、 促进消化、钙磷代谢、 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等好处, 1~3日龄雏鸡保持24 h光照, 3日龄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 减少至1 h/d, 7日龄后可根据雏鸡采食情况转入自然光照。 光照强度用40W的灯泡, 在2m左右高的位置照射。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一般1周龄内掌握在35只/m2, 以后每周减少5只左右, 直到4周龄脱温后方可放养。 同时根据雏鸡的大小、 强弱、 公母做好分群。
5 育成鸡及成年鸡的饲养管理
选择晴朗温暖天气将育雏4周后的鸡群转入育成鸡舍或成年鸡舍(转群前1周应对转入舍的内外环境及生产用具等进行清扫、清洗和消毒) , 转群时并根据强弱、 大小、 公母分好群, 若是留作种用的群体公母按1: 20投放, 在转入舍内饲养1~3d, 若天气晴好即可将鸡群放出舍外牧地觅食。 为保持鸡群原有肉蛋品质和风味不变, 精料由蛋鸡育雏专用料逐步过渡到喂碎大米或碎玉米再过渡到饲喂玉米、 稻谷、 荞麦、 酒糟等原粮, 最好几种原粮混合饲喂, 力争营养互补平衡。 有条件每天还可加喂适量的青绿饲料(切碎) 。 饲料要求无霉变、 无污染。 放养后每日饲喂精料2次, 出牧时少喂, 收牧时多喂。 放牧做到范围由小及大、 路程由近至远、 时间由短到长、 恶劣天气不放或短放, 并注意加强收牧管理, 防止鸡群在牧地过夜。 条件允许2个月轮换一次放牧场地,2年更换一个场址。 6月龄后母鸡开始产蛋, 应注意调教母鸡到产蛋箱产蛋, 防止产窝外蛋和减少破损蛋。 6月龄鸡群平均体重可达1.5~1.7kg, 已具备其特有的肉质风味, 除留作种用或产蛋的鸡群外即可组织上市出售。 如果延长出栏时间, 虽然肉质会更佳, 但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都会降低。
6 疫病防治
6.1 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
场区门口和圈舍入口必须设置有效的消毒池; 未经消毒的外来车辆、 物品、 人员不得进入场; 进入鸡舍的人员必须更换衣鞋和消毒; 本场技术人员不随意到其他养殖场参观交流和开展疫病诊断; 场内不得加工食用外来畜禽和鸟类产品; 鸡舍做到干燥通风、 勤出粪便及垫料, 粪便和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 场内禁止饲养其他畜禽和鸟类; 圈舍内外、 场区道路、 牧地、 产品及粪污出入通道等做到勤清扫、 定期消毒, 生产用具做到一舍一套, 并常洗常消; 鼓励推行全进全出、 分批饲养模式, 出场的禽及蛋产品不得再返回场内; 病死鸡一律实行焚烧、 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注意观察鸡群动态, 患病禽做到早发现、 早隔离、 早治疗; 积极开展灭鼠、 蚊蝇和驱赶野鸟等活动; 药品和疫苗做到质量可靠、 用量准确、 操作规范、 并严格执行休药期; 为防止中毒事件发生,牧地要减少施用农药或用药期停牧。
6.2 计划免疫与驱虫
免疫是确保鸡群健康的重要有效手段。 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免疫抗体水平制定免疫程序, 并切实做好计划免疫注射: 1日龄马立克氏疫苗, 4~5日龄H120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 , 8~10日龄鸡新城弱毒Ⅱ系或L系疫苗, 13~15日龄法氏囊疫苗和禽流感疫苗, 25~26日龄法氏囊疫苗, 28~30日龄鸡新城弱毒I系疫苗和禽流感疫苗, 32~34日龄H52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 。 两月龄以后的鸡群定期做好禽流感、 鸡新城疫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的免疫注射。
每月用驱蛔灵、 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等药品对放牧鸡群进行预防性驱虫1次。 15日龄和35日龄前后分别投喂氨丙啉或球虫净或氯苯胍胺或金霉素等抗球虫药1次。 每种驱虫药物都不能长期持续使用, 应实施穿梭或轮换用药。
6.3 落实消毒措施
消毒是预防和控制疫病的有效手段。 消毒应做到场区内所有消毒池应随时具备有效消毒功能, 消毒池内的消毒药7d更换一次;办公及生活区环境, 生产区内的道路、 空地、 排污沟、 鸡舍(含带鸡消毒) 、 用具、 运输工具等的消毒, 正常情况1~2次/月,季节交替期和遇极端天气增加消毒1次; 周边地区有疫情时2~4次/月; 场内有疫情时1~2次/天, 同时封锁发病鸡舍; 放牧场地(含树木和牧草) 消毒1次/季度; 每批饲养结束时, 全面清除和无害化处理粪便、 垫料及废弃垃圾等, 料槽和饮水器等生产用具彻底清洗和消毒。 药物选购坚持质量第一、 价格第二的原则, 保存严格、 使用规范(浓度、 剂量准确) , 熏蒸消毒要关闭门窗, 喷雾消毒按由高到低、 先内后外的顺序进行, 每种消毒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2个月; 免疫前后3 d不做带鸡消毒; 对呼吸道刺激大的药不得用于带鸡消毒; 消毒时间尽可能选择晴朗无风天气。
7 适时翻耕牧地空闲地
充分利用牧地空闲区种植黑麦草、 三叶草、 紫花苜宿、 籽粒苋、 菊苣等易栽种的牧草和蔬菜类, 为鸡群提供丰富青绿料。
8 建立健全养殖和免疫档案
如实规范填写生产、 投入品使用、 免疫注射等内容, 为分析生产性能、 疫病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
上一篇: 浅谈如何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