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禽病

禽腺病毒感染的诊断

日期:2020-03-22 14:43:32


禽腺病毒感染为感染家禽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突发性强、死亡率较高。本文主要从禽腺病毒的病原、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为禽腺病毒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一定的方向。



禽腺病毒感染主要是一种DNA 病毒,主要感染家禽,一旦感染容易通过家禽消化道及呼吸道进行扩散,引起家禽暴发流行性疾病,引起病鸡出现精神不振、排稀粪便,心包积液渗出、肝胀肿胀出血,造成家禽死亡。

01

病原及流行性特点


禽腺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为DNA 病毒,该病毒对外环境抵抗力较强,对脂溶剂、酸等有抵抗力,病毒能在细胞内复制形成包涵体,多数病毒能够在鸡内脏细胞内生长,产生可见病变。种鸡群感染病毒,产蛋量下降明显。在此期间,禽腺病毒传播途径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孵出的小鸡早期死亡率较高。该病毒流行广,传染性强。一般病鸡的鼻、气管粘液、尿液以及粪便携带病毒传染源,造成同一种鸡群内部或者不同种鸡群之间相互感染,感染后变成病毒携带者,形成一种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常在性病原体。

02

症状


禽腺病毒感染的发病过程1 周时间左右,早期有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突出症状有精神不振、排出浅黄色粘液样粪便,鸡大腿内侧发红,出现突然死亡。可以感染不同周期家禽,不同的年龄段家禽感染具有不同的症状,孵出小鸡精神不振、排稀粪便;成年鸡感染后症状不明显,但产蛋量下降。肉鸡感染患有腹泻、肝脏肿胀、出血、心包积水等症状,发病鸡出现混合感染,不易及时诊断,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其中包涵体肝炎又称心包积液综合征,产蛋减少综合征表现突出。病毒在鸡群中长期潜伏,鸡之间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粪便、粘液等进行传播。感染病毒包涵体肝炎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不振、活动量减少,同时也会造成饲料转化率低,增重慢。10d 左右没有其他症状出现,开始出现死亡现象。饲养员可以发现大体病变,病死鸡的肝肿肿大、发白,有时会出现肝坏死。胸部出现大片出血状,心包有积液渗出,肾、脾淋巴有萎缩、坏死。另外,产蛋减少主要表现在看似健康的鸡群,病鸡出现下蛋减少或出现蛋壳薄,甚至有畸形蛋。母鸡感染病毒1 周左右,在囊壳腺可以检测出病毒,出现蛋壳变白变薄,产软壳蛋和少壳蛋的现象,鸡蛋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

03

诊断方


禽腺病毒感染的根据发病史、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进而再进行实验室病理解剖检测确诊。感染病毒疾病后,养鸡场出现死亡率高,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需及时采集病料送实验室检测。通常有观察内包涵体、免疫荧光检测抗原等方法,检测禽腺病毒DNA,进一步对病毒鉴定确诊。

3.1 病鸡剖析症状 剖检病变主要集中在心脏、肝脏和肾脏。病死鸡有明显心包积液,肝脏明显肿大变色、发黄,有坏死点或出血斑,肾脏肿大淤血或出血,部分有尿酸盐沉积。

3.2 分离培养 将采集鸡胚肝细胞的病料直接接种至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可观察培养基,分析病毒进一步鉴定。判定病毒的致病性。该方法是用于检测血清特异性的抗体作为确诊依据,已广泛应用于该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3.3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禽腺病毒的报道较少, 但由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且易于掌握,适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与诊断。因此,该方法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PCR 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但其技术要求和成本较高,在临床检测推广较困难。

04

预治措施


对于禽腺病毒感染是由病毒DNA 引起的,一般不危及生命,有的可自愈,故而被人们所忽视。该病在世界各国都有流行,传染性很强,在家禽养殖发病率高,传染性极强,极易造成多数家禽感染,造成鸡的死亡,产蛋量下降,给养殖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密切接触的饲养员提高认识,做好防控,接种疫苗,防止病毒感染,确保养殖安全收益。

加强养鸡场的环境、用具和设备清理消毒,还要加强禽舍管理,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做好疫苗的接种防控工作,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清洁。在蛋鸡产蛋前使用灭活疫苗免疫,能有效提高产蛋数量以及质量。疫苗接种应该在14 ~16 周龄时开始,不过疫苗并不能完全抑制病毒通过粪便排毒,只能减少排毒量。

来源:《兽医导刊》杂志

作者:王忠宝 朱俊晓/ 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兽医局保太畜牧兽医站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