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动物诊疗>猪病

猪丹毒病的中西兽药结合治疗

日期:2019-12-27 13:20:35
魏建斌/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畜牧兽医站

 
现阶段,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猪丹毒作为其中之一,死亡率较高,危害较大,极易导致全群感染,如不及时的进行治疗极易导致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养殖户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流行特点

猪丹毒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品种以及任何性别的猪,尤其是在3月龄以上的猪有着更高的发病几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就是患病猪以及带菌猪,其粪便、尿液以及唾液当中均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健康猪在接触之后就会导致感染发病,不仅如此,被病猪污染的饲料、饮水也是重要的传播载体,经消化道或者受损皮肤均可感染。带菌猪自身在抵抗力强的时候并不会发病,但是抵抗力一旦下降,就会导致细菌侵入血液造成自体内源性传染发病。该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其是在夏秋季节,该病发病率更高,并且大多呈地方性流行、散发趋势。

临床症状

猪丹毒病的潜伏期为3~5d左右,结合其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

1.急性型。急性型猪丹毒病往往呈暴发趋势,患病猪体温升高至42℃左右,不喜站立,眼结膜充血严重,并且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其粪便干硬呈栗状,发病后期出现下痢。与此同时,患病猪发病初期耳部、颈部以及腹部皮肤出现潮红,中期转变为紫色斑块,后期变为暗青灰色,同时出现坏死性脱落现象。该病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哺乳仔猪和刚断奶的仔猪,神经症状明显,病程一般不超过1d,极易抽搐倒地死亡。

2.亚急性型。亚急性型其特征是皮肤表面出现疹块,病猪的食欲明显降低,便秘,喜饮水,体温达到41℃左右,发病2d后其胸部、腹部以及四肢出现菱形、方形疹块,然后疹块出现水疱最终干燥结痂呈棕色。亚急性病程为7~15d左右,死亡率不高,耐过的猪生长发育受限,也有的病情恶化导致死亡。

3.慢性型。慢性型病猪的四肢关节出现明显的肿胀现象,四肢僵硬,疼痛明显,关节出现变形,严重的出现跛行。患有慢性心内膜炎的病猪,心律不齐,心音亢进。个别病猪背部、尾部以及腿部皮肤出现肿胀坏死现象。

剖检病变

通过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存在败血症病变现象,其小肠以及胃黏膜肿胀明显,同时伴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出现肿胀,呈紫红色。心内膜以及心包膜出血,呈点状,心脏瓣膜发生溃疡性内膜炎。

中西结合治疗方法

1.西药治疗。首先,针对患病猪可以使用4万IU青霉素+黄芪多糖注射液,每隔8h肌肉注射一次。其次,可以在水中加入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卡巴匹林钙可溶性粉供全群饮用,每天1kg,连续饮用5d。

2.中药治疗。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辅以中草药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可以使用200g柴胡,300g知母、甘草、连翘、葛根,500g金银花,600g石膏,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后灌服给患病猪,每天2次,连续服用5d即可。

3.病例。2019年7月份,我镇一养殖户饲养的22头商品猪中有1头出现异常,养殖户发现病猪食欲不高,体温升高,眼结膜潮红,眼角有眼屎,大便干结,精神萎靡,恶心呕吐,耳部背部皮肤出现潮红发紫现象,2d后又有2头猪出现相同症状,养殖户随即前来求诊。通过对患病猪进行综合检查,结合其养殖情况及临床发病症状,最终诊断为猪丹毒病,随即采用上述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3d病情改善,5d后完全康复。

预防对策

近年来,猪丹毒病呈现出高发趋势,该病主要是由于防疫意识不足、饲养管理不到位、饮水污染、饲喂泔水、免疫接种不及时等一系列因素所导致的,一旦发现极易导致大面积传播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为了降低该病发病几率,养殖户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免疫接种,可以使用猪丹毒弱毒冻干菌苗、猪丹毒二联苗进行预防,90日龄猪接种最为适宜,为了确保免疫效果,应在30d后进行二次免疫。如是仔猪在哺乳期接种,应在断奶后30d进行二次免疫。除此之外,养殖户要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及时的清理粪污,避免细菌孳生,定时定期的做好对墙面、地面以及槽具的全面彻底消毒工作。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猪丹毒发病率的不断升高,严重阻碍着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猪丹毒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变化,并以实例探讨分析了该病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及预防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旨在降低养殖损失,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兽医导刊》杂志第12期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