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学
各日龄、品种的鹅都可感染发病和死亡,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病毒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
2、临床症状
患病鹅精神不振、缩头垂翅、口渴、饮水量增加、排白色或绿色稀粪;行走无力,不愿下水。部分病鹅出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病鹅严重脱水,脚蹼干燥。少数病鹅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3、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消化道,食管膨大部和腺胃肿大、出血,肌胃角质易脱落,角质膜下常有出血;肝肿大,胰腺肿大,有灰白色坏死;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空肠和回肠粘膜有青豆大小的淡黄色痂块;盲肠扁桃体肿大,明显出血;泄殖腔出血。
4、预防治疗
4.1 鹅群与鸡群实行隔离。鹅副黏病毒属于禽副黏病毒I型,该毒株对鸡和鹅均有致病力,因此,鸡群必须与鹅群严格分开饲养,避免疫病相互传播。
4.2 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进种鹅,引进之后要隔离饲养观察一段时间,健康无病者方可人群。
4.3 加强卫生和消毒。本病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若引进了病鹅群,病鹅的唾液、鼻液及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用具和孵化器等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来源。病死鹅尸体、内脏、下脚料及羽毛是重要的传染来源。本病毒抵抗力不强,干燥、口光及腐败容易死亡。在室温或较高的温度下,存活时间较短。存在于病死鹅体内的病毒,在土地壤中能存活1个月。常用消毒药物如2%氢氧化钠溶液、3%石炭酸溶液和1%来苏尔等,3分钟内均能将本病毒杀灭。因此,养鹅场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加强消毒工作。控制好饲养密度,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鹅舍和用具。定期清除鹅舍粪便,在离鹅舍稍远一些地点堆积进行生物热发酵。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处理。
4.4 做好疫苗接种。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鹅群免疫接种工作。使用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无论对雏鹅或种鹅,均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对新购进的雏鹅立即注射鹅副黏病毒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免疫种鹅产蛋所孵出的雏鹅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初次免疫在7〜10日龄,用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接种剂量为颈部皮下0.5毫升/只,若种鹅未经免疫接种所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则无母源抗体,首免应在2〜7日龄,2个月后再免疫1次。留种的鹅群在7〜10曰龄时进行首免,2个月时进行二免,产蛋前2周进行三免。
4.5 发病治疗。该病在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药,对已发病的鹅群,使用疫苗紧急接种,病鹅可用血清治疗,同时全群喂服多种维生素和抗菌药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用鹅专用干扰素对已发病的鹅群进行控制,连用3天,效果很好。
上一篇: 肉鸭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