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小坝镇畜牧兽医站
范奉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
北川是少数民族山区县,当地农村遍布零星的生猪散养户,一头育肥猪从出生到宰杀,一般要饲养6~10个月,而每年春、秋季集中免疫注射或仔猪骟割免疫时,猪瘟、猪口蹄疫包括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都是几针同时进行。由于疫苗过敏反应随时都会发生,导致养殖户对我们的防疫工作不理解、不信任,更给我们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现将遇到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小结于后供同行参考。
一、过敏原因分析
1、注射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的直接原因是疫苗中存在着异种动物异原蛋白,还有疫苗中的毒株是在特定细胞内繁殖后采集而得,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将毒株和细胞培养物碎片、残片彻底分离,使得细胞培养物碎片、残片中的蛋白质,细胞体有可成为异源性蛋白质,随疫苗注射入猪体后,发生抗原抗体标识反应,导致猪发生过敏反应。
2、疫苗佐剂是诱导猪发生过敏反应的又一因素。能够用做免疫佐剂的矿物油,铝胶,峰胶,它们在疫苗中起的作用就是产生无菌性脓肿,以利于疫苗的缓慢吸收,作为肌体异物,矿物油和白油就有可能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损伤和组织肿胀,这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是导致猪群过敏的又一因素。
3、猪群因个体差异,条件不同,而使不同阶段的生猪过敏反应程度不同。本地猪适应性强,体质好抵抗力强的猪,相应的抗逆性就强,一般很不会发生过敏,对疫苗的反应就小。相反,对外种猪、体质弱的猪,还有的猪群圈舍小,又没有运动地方,猪群拥挤,光照不好,环境很不卫生,在这样的条件下饲养的生猪也易导致疫苗过敏,当然有的个别的也不例外。有的猪本身对疫苗的应急反应就很敏感,发生过敏几率很大。
在我们当地都是农村散养,基础免疫就是在仔猪骟割同时注射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口蹄疫疫苗。如果该群仔猪颜色卡白或全身发红,在这种情况下注射任何一种疫苗都会发生应急反应,且死亡率较高,即使马上抢救效果都不好;据我统计,PIC公猪和皮杜公猪作为父本配种生产的仔猪,发生应激反应就比其它公猪配的猪生产的仔猪要高得多,2018年基础免疫仔猪4600余头,发生应激反应高达500余头,仅疫苗应急反应死亡多达48头,其中PIC公猪和杜洛克公猪配的猪生产的仔猪3000头,发生应激反应高达380余头,仅疫苗应激反应死亡多达36头,死亡率高达12%左右,有最急的抽针就死亡了,根本就来不及救治,还有的及时救治也没有任何效果,所以有的养殖户还说我们给猪打的是不是“毒”药,甚至怀疑疫苗质量是不是有问题。我就曾经遇到一户养殖户饲养的一头母猪生产的仔猪,自身就要对疫苗过敏反应,连续4年8窝102头仔猪全部发生过敏反应,其中53头仔猪同时注射三种疫苗发生应激反应,经救治无效全部死亡,后面49头仔猪没有注射任何疫苗没有死亡1头。还有两户养殖户饲养的两头母猪是先天性的疫苗过敏反应,打任何一种疫苗都要过敏,必须进行救治,生产的仔猪同样要发生过敏反应,不能打任何一种疫苗。由此可见,猪过敏体质对疫苗的过敏反应很大,对防疫的影响也非常大。
4、母猪在怀孕期间接种疫苗,疫苗中间(菌)毒种或其他成分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成为过敏原,仔猪出生后免疫再次遇到该种疫苗成分,就会引发免疫过敏反应。
5、还有在具体操作中,人为因素也很多,技术操作不当,注射的部位不当,深浅度不同,注射针头不换,注射器消毒不严,疫苗保管不当,注射疫苗的量不符合规定,有的兽医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疫苗的管理操作使用疫苗,疫苗无论是细胞苗还是油苗,都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当天打开、当天稀释配制、当天使用完,第二天不能使用。
二、综合防治措施
1、对发生过敏的猪可以在猪的头部浇冷水,同时立即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1~2ml/头。
2、严重者用1%硫酸阿托品肌肉注射,大猪每头3ml,小猪每头1ml。
3、对体温升高为40℃左右的猪可以用地米加青霉素根据猪的大小来具体搭配剂量进行治疗,对食欲不振的猪配合使用VB1、VC和板蓝根、黄芪多糖加头孢噻呋钠等进行治疗。
4、做疫苗时尽量减少外来人员,人声嘈杂。保持环境安静,减少猪的应激反应因素,有利于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还有就是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口蹄疫疫苗不应该同时免疫注射,应该分时段进行,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疫苗注射。
5、大力加强基层防疫技术操作与宣传,切实做好防疫工作,重视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大基层防疫工作的投入,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做到高度重视,工作到位。使养殖户全力支持和配合防疫工作,确保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来源:《兽医导刊》杂志第4期
下一篇: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新出路——细胞免疫
上一篇: 当前疫情下,如何提高猪疫苗的使用效果?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