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作为当下危害广大猪场的重大疾病,对现有的疾病防控体系提出了重大挑战,刷新了猪场对生物的关注度,但是目前很多猪场在做的生物安全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外部生物安全,即通过对人员、物品、动物、车辆、饲料、水源的控制和强化隔离消毒。
的确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明显降低非瘟病毒通过各种媒介或载体携带进入猪场的病毒数量,但却很难将非瘟病毒完全阻挡在猪场或猪只之外,原因在于非瘟的传播途径十分复杂,尤其是虫媒(如:苍蝇),是否还有其他未知传播途径也尚未可知。尤其是目前严峻的非瘟疫情形式,猪场的防控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提高猪群抵抗力也是降低猪场疫病风险的重要措施,但提高猪群抵抗力是否真的能降低风险呢?
相信这个问题是猪场都想了解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非瘟病毒入侵猪群的过程以及它是如何摧毁猪自身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猪群大面积死亡。
猪只在感染非瘟病毒以后,首先将抑制猪只自身分泌I型干扰素(干扰素α和β),非瘟病毒是一种典型囊膜病毒,对I型干扰素非常敏感,通过抑制干扰素的抗病毒效应实现在猪体内的巨噬细胞大量增殖,猪只感染非瘟病毒到发病的时间长短,取决于非瘟病毒从感染细胞(巨噬细胞)中排出的数量和体外排除的途径,国外有人做过攻毒试验(格鲁吉亚2007/1型非瘟高毒力毒株),与国内目前暴发的非瘟毒株类型高度类似,一般通过接触途径在9-13天之后,可以在血液中检测到非瘟病毒,其传播速度与饲养方式或猪群免疫力紧密相关。
然后,大量增殖的非瘟病毒开始进入血液循环,促进淋巴细胞核白细胞的凋亡,在感染后将导致超过60%以上的淋巴细胞和50%以上的白细胞死亡,猪的所有淋巴器官中都有非典型形式的淋巴细胞。Post等研究表明T细胞和IL-10的水平与非洲猪瘟造成的死亡有关,王西西等研究发现,延长感染巨噬细胞的存活以及促进临近淋巴细胞的凋亡是非瘟病毒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
第三,非瘟病毒会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发组织坏死,在临床上可见发烧、减料、呼吸困难、耳朵发紫、体表出现出血斑等情况,主要原因在于非瘟病毒激活肺巨噬细胞释放IL-1,TNF-α,导致内皮细胞受损,引起中性粒细胞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同时造成骨髓内的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影响机体造血机能,诱发猪只休克或猝死。
第四,非瘟病毒猪瘟诱导猪体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体内出血严重。欧云文(2017,中国兽医学报)等研究发现ASFV释放的氧化自由基致使猪脏器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因此,基于对非瘟病毒致病机理的了解,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提高猪群抵抗力。
(1)在猪群未发病之前或病毒感染初期,快速诱导猪群自身产生足量干扰素至关重要,一旦严重感染之后机体正常细胞被破坏严重,干扰素的作用将显著下降。现代研究表明,在中药里面,刺五加(富含多种糖类及刺五加苷)是理想的干扰素促诱生剂,其干扰素诱导作用是常规干扰素促诱生作用的5-7倍,可显著提高机体内干扰素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力。
(2)促进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等关键免疫的增殖,对抗非瘟病毒所诱导的细胞凋亡,在断奶仔猪上使用刺五加多糖(ASPS),可显著性提高这两种免疫细胞的含量,提高抵抗力。
(3)促进猪只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刺五加在人上已经广泛用于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对心脑血管具有非常好的扩张作用,它对于被破坏的骨髓造血微环境有明显改善。
(4)快速清除病毒入侵之后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减少体内脏器损伤和出血,从而降低死亡率。非瘟病毒对内质网造成应激,会引起蛋白合成异常,非瘟病毒复制加快。越橘中的活性成分:花青素,是最强抗氧化剂(其抗氧化作用是VE的50倍以上),具有非常好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小结
非瘟病毒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外部生物措施是降低疫病暴发风险的前提,内部生物安全(提高猪群抵抗力)是保障,只有将这两块生物安全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下一篇: 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