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科学用药>生物制品

蓝耳病毒再现“獠牙”,猪场如何防控?你该知道的都在这了

日期:2017-05-23 10:24:47

最近两年,蓝耳病毒再现“獠牙”,新的变异毒株已形成流行之势,同时为应对“高热病”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的“后遗症”也开始暴露出来,值得行业人士反思和总结。

蓝耳病毒再现“獠牙”,10问解决猪场当前防控问题

自2006年暴发“高热病”以来,行业经历了最初的恐慌和混乱、对病原的争议与探索、各种防控手段“百花齐放”、重新认识蓝耳病的危害、蓝耳疫苗研发的高速进展,在政府、科研学者、临床专家以及猪场管理者与兽医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疫情重归平稳,蓝耳防控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这过程中,养猪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最近两年,蓝耳病毒再现“獠牙”,新的变异毒株已形成流行之势,同时为应对“高热病”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的“后遗症”也开始暴露出来,值得行业人士反思和总结。

5月18日,江苏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克蓝行动”在青岛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猪病专家和猪场一线技术骨干深入探讨和总结了蓝耳防控的经验,共同献计献策,解决猪场最关心关注的十个蓝耳防控问题。

南农高科董事长肖澄致辞

1问:当前蓝耳病流行趋势与特点?

华南农业大学贺东生教授介绍,2015年以NADC30样毒株为代表的变异株,已经从散发发展为新的流行毒株。南京农业大学姜平教授也表示,从他的实验室检测数据来看,NADC30样毒株最初只在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华北、华东地区发现,但去年华南、华中等地也陆续检出了该毒株。有报道目前全国15省已经发现该毒株,姜平也认为蓝耳病第4波流行已经形成。

华南农业大学贺东生教授做主题报告

除了野毒的持续变异,疫苗毒的返强和重组也成为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国内已有多地报道JXA1-R类疫苗毒株出现临床发病的案例。华南地区流行的GM2毒株,被证实也是由野毒和疫苗毒重组而来。据姜平介绍,GM2毒株最早在2010年报道,由于比较难分离,因此容易被猪场忽视,目前在华南地区发现较多,但真实的流行情况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2问:针对现在流行的NADC30样毒株,如何鉴别诊断?现在的疫苗还能不能防的住?

姜平表示NADC30样毒株在NSP2存在基因缺失,可通过PCR和测序方法进行鉴别诊断。目前他的实验室正在研发一种Lamp方法快速诊断试剂盒,可在1小时之内快速检测出结果。

从左向右:姜平、刘思当、陆振烈、曲向阳

山东农业大学刘思当教授介绍,从临床发病特点来看,NADC30样毒株的致病力介于经典株和高致病性蓝耳病之间,与经典株基因同源性85%-89%,目前的经典株和变异株疫苗交叉保护率在75%左右。他认为现有疫苗依然可以提供部分保护,结合生物安全等综合防控手段,还是可防可控的。

3问:GM2毒株,如何鉴别诊断和防控?

与NADC30样毒株相似,GM2毒株的致病性也介于经典株和变异株之间。姜平介绍说,与经典株同源性在80%-87%之间。但最大的难题是,GM2毒株的细胞嗜性发生了改变,在通常用来培养蓝耳病病毒的Marc145等细胞系上很难增殖和分离,需要采用猪肺泡巨噬细胞的原代细胞进行培养分离。

目前姜平的实验室与南农高科已经展开合作,由南农高科的实验动物房提供蓝耳、圆环、伪狂犬都为阴性实验猪作为猪肺泡巨噬细胞原代细胞的供体,共同开展GM2毒株的进一步研究。姜平表示,现有疫苗对GM2毒株的免疫保护性实验还在进行当中,还没有最终的结果,但目前来看免疫保护效果都不太理想。更多的信息还要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结果,姜平也希望猪场能够重视起来,提供更多临床反馈。

4问:JXA1-R类疫苗毒株返强和疫苗毒重组频发,引发行业对蓝耳苗安全性的反思,猪场该如何选择?

一般而言,疫苗毒株毒力越强,免疫源性相对就越好,但相应的安全性风险就比较高,这在业内已经达成共识,如何平衡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为猪场艰难的抉择。姜平建议猪场要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在“高热病”暴发期,猪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快速稳定疫情,减少生产损失,变异株疫苗的应用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流行趋势的改变,当前蓝耳病疫情趋于平稳,流行毒NADC30样毒株和GM2毒株已有回归经典的趋势,因此他建议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应该重新考虑侧重点,把安全性放在首位。目前现有的任何蓝耳苗都并不是十分完美,但经典株疫苗相对安全性较高。

贺东生认为选择蓝耳苗需要符合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免疫1-2周后不排毒、无病毒血症;二是不引起垂直传播;三是没有免疫抑制或干扰其他疫苗免疫;四还要考虑蓝耳苗是否能解决公猪精液质量差、母猪繁殖问题多,哺乳猪容易拉稀保育猪毛松毛长、中大猪呼吸道问题,5-6周龄抗体均匀度差、中大猪抗体S/P值高等临床问题。 

5问:面对蓝耳苗的诸多争议,部分猪场提出不打蓝耳苗的防控理念,到底蓝耳苗要不要打呢?

环山集团养猪事业部健康管理部总经理曲向阳博士介绍了他们的防控经验,他认为对于原种场和阴性猪场,通过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可以实现净化,建议不打蓝耳苗。但对于扩繁场和商品场是一定要打的,一方面这类猪场对外交流多,感染压力大,单纯靠生物安全措施很难彻底隔绝传播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疫苗驯化可以得到均匀整齐的抗体水平,这样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他曾做过统计,以2000头母猪猪场为例,断奶前免疫蓝耳苗的猪场,如果发生疫情损失仔猪大概在500头左右,而如果不免疫的话,损失会超过2400头,打不打疫苗的差异非常明显。

环山集团养猪事业部健康管理部总经理曲向阳博士分享经验

法国爱迪威全国兽医技术总监陆振烈博士也认为外售的两点式猪场父母代和商品母猪应该免疫,在目前国内的养殖和疫病现状下,不免疫风险较大。

6问:想要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除了疫苗的选择,正确使用也非常关键。如何正确使用蓝耳苗?

最近几年,蓝耳苗的正确使用也越来越引起猪场的重视,实践证明单纯按照说明书的方法去常规免疫,往往达不到理想的保护效果,因此有人提出“处方苗”的概念。

法国爱迪威全国兽医技术总监陆振烈博士

陆振烈博士表示蓝耳病防控要做到“一场一策,一病一案”,针对不同的猪场要定制个性化的防控方案。由于蓝耳病常常伴随支原体、圆环、各种细菌混合和继发感染,对于猪场的疫病本底调查非常关键,刘思当也提出防控蓝耳病必须要搞清这些病原的情况,采取综合防控,不能只思考蓝耳病问题。

7问:种猪和母猪防疫是猪场的重中之重,蓝耳苗对种猪和重胎母猪是否安全?

据了解,在农业部批准的蓝耳苗使用说明书中,高致病性蓝耳苗是禁止用于种猪的,而经典株蓝耳苗是允许使用于母猪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两者的安全性。陆振烈表示在他指导的猪场中,使用高致病性蓝耳苗普免,对重胎母猪来说风险较高,容易出现流产等临床症状,使用经典株蓝耳苗种猪普免,相对来说出现异常症状的比例并不高。曲向阳认为,可以采取小范围安全性评估来在本场中验证疫苗对种猪的影响,一般选择10-20头母猪和种猪接种蓝耳苗,然后评估种猪的配种返情率、重胎母猪免疫的安全性以及公猪的精液质量,通过安全性评估的蓝耳苗才能进行大范围防疫使用。

尽管经典株疫苗相对安全性比较高,但如果从高致病性蓝耳苗更换到经典株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姜平建议首先可以小范围重胎母猪进行试验评估安全性,其次经典株普免排毒一致,稳定性更好,对于不稳定场和发病场的紧急免疫,还可以考虑小猪7-14日龄滴鼻免疫。

8问:引种是猪场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对于新引进的后备猪应该如何驯化?

曲向阳介绍引种前应进行系统充分的疫病评估,包括蓝耳、伪狂犬等,引种之后要充分隔离和驯化。他提醒,当前很多猪场引种存在一个误区,喜欢体型和日龄偏大的种猪,这样引种之后可以很快进入生产。但这样的种猪来不及进行充分的隔离和驯化,风险也显而易见。他建议引种应该在35-50公斤以下,引种后蓝耳病的血清或疫苗驯化至少在100-150天以上,引种不宜过晚。姜平也建议对于采用疫苗驯化的猪场,后备母猪至少要免疫2次疫苗才能进入生产种猪群。

9问:除了疫苗免疫,封群也是蓝耳防控的常用方法,如何操作?

陆振烈博士介绍说,实施闭群前,应一次性引进半年所需后备种猪,种猪群有计划地感染猪场的同源病毒或以经典蓝耳苗进行免疫接种,使所有种猪感染,以确保所有的母猪接触病毒,以提高群体免疫力。闭群一般要求不少于180天,最好能达到200天。闭群结束后,应引入蓝耳阴性后备母猪,防止蓝耳新毒株传入猪场,保持猪群稳定。

曲向阳表示蓝耳病早期诊断很重要,发现发病后,首先根据生产需要补充引种,然后闭群100天,得到阴性猪后重新启动疫苗免疫,逐步恢复正常生产。

10问:农业部要求到2020年,97家核心育种场净化蓝耳病达到双阴性,是否能够实现?其他猪群是否有必要净化吗?

陆振烈表示通过2-3年时间是可以实现种猪场双阴性的,但对生物安全要求非常高,比如需要周边100公里相对隔离的地理屏障、人员少、全机械化的管理、空气净化系统等,要做到这些难度还是比较大。他提醒净化蓝耳病投入大、维护难、风险高,没有条件的猪场千万不要尝试。但对于商品猪场达到蓝耳临床发病率在5%以下的稳定控制状态,还是相对比较容易些。

刘思当也认为阴性场风险高,不能盲目追求净化,应该对猪群进行健康评估、分类处理。曲向阳认为净化蓝耳病成本非常高,除非原种场必须净化,建议其他扩繁场和商品场没有必要一定要净化。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