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宇
原标题:非洲猪瘟疫苗何时有?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家猪、疣猪、欧洲野猪和美洲野猪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出血性疾病。所有年龄的猪都易感。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由于ASFV的抗感染机制十分复杂、基因型多(22个基因型)且病毒容易变异,故ASF疫苗一直未研究成功,但国外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尝试。 一、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作为最经典的疫苗研制方式,在非洲猪瘟发现之后即已开始研发,但早期落后的灭活工艺无法取得满意的制苗效果。例如经加热,复方碘溶液,甲苯,福尔马林,结晶紫,β-丙内酯,乙酰氮丙啶和缩水甘油醛处理的ASF灭活疫苗虽部分能刺激猪产生抗体但即使借助佐剂仍无法抵御ASFV的攻击。感染猪的脾组织加上佐剂制作的疫苗保护范围有限且保护率也只有70%,攻毒后存活下来的猪也都表现临床症状。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细胞免疫在抵抗ASFV的感染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灭活疫苗本身的原因,很难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尽管使用了目前为止效果最好的佐剂,对于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的程度也是非常有限,完全达不到有效的保护效果。 小结: 1、ASF灭活疫苗免疫后可产生高效价的抗体,但很难检测到中和抗体的存在; 2、迄今为止,采用多种传统方法制备的ASF灭活疫苗均不能对强毒攻击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 3、自家灭活疫苗也无效; 4、细胞免疫在ASF疫苗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二、弱毒疫苗 1、传代弱毒苗 传代过程中,ASFV致病力逐渐下降,同时病毒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也随之下降。在葡萄牙和西班牙进行的田间试验,特别是在葡萄牙,550,000只猪免疫后有128,684只出现严重的免疫副反应,肺炎、运动障碍、皮肤溃疡、流产甚至死亡,同时出现大量病毒携带猪。而且随后出现的ASF疫情中分离的弱毒株也很有可能来自此次疫苗接种。 Krug等人利用分离株ASFV-G在Vero细胞中进行传代至第110代完全丧失毒力,接种家猪后又不能获得相应的保护力。 所以传代致弱的ASFV安全性较差同时也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 2、天然弱毒苗 采用天然致弱ASFV毒株免疫动物能够产生较好的针对同源强毒株的攻毒保护,保护率在66%~100%之间。 以OURT88/3免疫并用致弱性OURT88/1毒株进行加强免疫后,可以增加I 型干扰素的产生和增强干扰素的反应强度,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ASFV I型不同分离毒株的交叉保护,但是可造成诸多副反应。 3、重组弱毒苗 随着全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ASFV基因功能的不断探索,通过基因敲除毒力基因或者免疫抑制基因的方式制备ASF弱毒疫苗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研究表明,一些ASFV毒株在缺失某些毒力基因或免疫抑制基因后,缺失毒株接种宿主毒力减弱且可诱导产生针对同源母本毒株或异源毒株的特异性免疫保护。例如,多基因家族360和530里面的基因,胸苷激酶基因和B119L或9GL基因,这些基因删除后可以降低病毒的毒力;例如,编码A238L蛋白、CD2v 蛋白、C-型凝集素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的基因被删除后可能会对猪产生适当的保护反应。 小结: 1、弱毒活疫苗能够诱导强烈持久的免疫应答,但生物安全是其使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2、通过基因重组、靶向缺失以及一次性侵染技术来增强弱毒活疫苗的安全性。
三、载体疫苗 Lokhandwala等人将ASFV p32、p54等基因分别重组入人腺病毒Ad5载体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反应。 也有学者将ASFV保护性抗原重组入腺病毒或痘病毒载体,以期获得更好的细胞免疫反应。但上述研究仍需通过攻毒保护试验来验证病毒活载体疫苗在使用中是否具有可行性。
四、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也就是DNA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内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针对该抗原蛋白的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疫病的目的。 Argilaguet等将P30和P54基因与猪白细胞抗原II的特异性抗体单链可变区在真核表达载体中融合表达;接种该疫苗后,能够使部分动物获得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虽然根据一个或两个ASFV抗原构建的DNA疫苗并不能诱导产生高水平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是通过表达文库构建的4029个表达质粒进行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来看,保护率达到60%,且免疫攻毒后存活的猪无排毒现象,这标志了核酸疫苗迈出的一大步。 小结:随着ASFV基因组及保护性抗原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表达载体的不断改造优化,DNA疫苗一定会在未来ASF疫苗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五、亚单位疫苗 ASF亚单位疫苗的研究策略主要是将具有中和表位的非洲猪瘟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达,并将产生的蛋白质或多肽递呈给抗原递呈细胞,以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非洲猪瘟病毒的中和抗体。 P72,P30和P54是感染过程中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最重要的3个抗原蛋白。针对P30的抗体可以阻止病毒内吞,针对P72和P54的抗体可以阻止病毒吸附,但是将这三个蛋白制备疫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表明,用p30和p54蛋白制备的疫苗仅能提供50%的保护,P54/30重组蛋白不能提供免疫保护,仅能延缓临床症状的出现时间和降低病毒血症水平。而多项试验都表明了单纯的将蛋白作为疫苗使用有多方面的不足。 小结:单纯依靠一个或几个病毒基因表达的蛋白很难达到免疫预防效果。 来源:中牧股份
下一篇: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的新出路——细胞免疫
上一篇: 口蹄疫病毒在不同条件下传播因素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