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研制消息
5月17日,在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首届中国猪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郑海学介绍,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而在此之前,非洲猪瘟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已逾百年,至今没有商品化疫苗可用。“其主要原因在于非瘟病毒蛋白结构组成复杂,这导致相关疫苗研制进程十分缓慢。”郑海学说,目前他所带领的团队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上已取得重要突破,运用靶标基因组合筛选等技术获取更加安全有效的疫苗候选毒株,有限减弱了疫苗对猪的致病性和免疫抑制性。数据显示,其自主研发疫苗有70%~80%的保护率。
非洲猪瘟作为近年来对于养殖行业威胁最大、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烈性传染疫病,市场对于非瘟疫苗的需求极为迫切。在科研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支撑下,我国非瘟疫苗研发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旦产品获批上市,非瘟疫苗渗透率预计将快速达到较高水平,并成为市场规模体量最大的动保单品,从而带动相关生产企业盈利能力爆发式增长。
非洲猪瘟渐趋弱毒化、常态化,疫苗是唯一有效减少损失的方式。
近年来,非洲猪瘟开始出现毒力减弱,多地不定期集中发病的特征。由于毒力相对较弱、前期难以察觉,使得一旦发现感染,猪场感染率已较高,难以通过拔牙实现根除目的。尽管养殖行业对于疫病的防护能力也明显提升,非洲猪瘟的影响相对可控,但在防范非瘟的过程中,确实损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目前来看,短期内非洲猪瘟难以彻底净化,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养殖业或将与非洲猪瘟共存。只有接种疫苗,减少感染率从而降低损失才是目前更为有效的防疫措施。
非洲猪瘟病毒研究成果颇丰,不同路径疫苗研发积极推进。
经过我国科员人员多年努力、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我国各大科研院所在非洲猪瘟三维结构解析、蛋白组分解析、免疫应答机制、基因分型与血清分群等诸多环节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正是基于这些实验室取得的最新成果,才为我国实现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可能。
除了本次公告研发的亚单位疫苗,兰研所和普莱柯共同研发的亚单位疫苗以及科前生物自主研发的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均在积极推进中。
非瘟疫苗缓解燃眉之急,疫苗渗透率无需多虑。
由于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难度较大,初期上市疫苗在真实猪场环境中,可能存在免疫保护率偏低的问题。但鉴于目前非洲猪瘟带来的损失巨大,目前行业平均死淘、提前淘汰摊销费用高达100元/头,即便70%左右的免疫率依然能大大降低养殖成本。
尤其对于缺乏有效防疫措施的散户而言,非瘟疫苗更可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并且亚单位疫苗和活载体疫苗安全性更高,几乎不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疫苗的市场接受度不用过于担心。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