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现在,乳企收奶价格下降明显。”孙家栋是哈尔滨双城区某奶牛养殖场场长,他表示,去年饲料成本上涨过快,他的养殖场出现经营困难,今年饲料价格有所下降,但新烦恼又来了。
近期,《财经国家周刊》在黑龙江、河南等地调研发现,目前乳业供需不平衡,养殖端产能处于高位,消费端动销不畅,部分中小养殖场以及大型牧场承压。农业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针对出现的情况,有关部门已积极加强沟通协调,指导地方采取措施稳定奶业生产,妥善应对“卖奶难”问题。孙家栋表示,今年以来,饲料成本较去年高位时下降10%左右,成本有所下降,但由于原奶价格下降,他的养牛场仍面临一定经营压力。他算了一笔账,养殖场目前每产1公斤鲜奶所需要的饲料成本为2.4-2.5元,加上水电费、人工费、折旧费等,每公斤原奶生产成本在3元左右,而乳企当下的收奶价格为3400元/吨,折合每公斤奶价格为3.4元。去年同期,乳企的原奶收购价格为3.8元/公斤。河南新乡一位奶牛养殖户也反映了类似情况,他说,今年3月,乳企收奶价格为每公斤3.4元,而2022年价格曾到过每公斤4.1-4.2元。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需求收缩影响,乳制品消费出现下降。截至2022年底,全国液态奶销售量同比下降8.6%,而奶类生产持续增长,企业将多余生鲜乳喷粉储存。据调度,2022年加工企业全年喷粉生鲜乳达到130万吨左右,约是2021年的2倍。压力向上游传导,个别地区“卖奶难”问题显现。老曹和孙家栋分析表示,原奶价格下降有行业规律可解释,每年春节后至秋季,原奶价格会下降,进入深秋、冬季后,原奶价格会有所提升,限奶拒收就反映了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近年来,乳制品加工企业加速向上游养殖端布局,乳企遇到产品动销不畅,会优先稳定和保障自有奶源产能。相比之下,中小养殖场抗风险能力更弱。从2022年年报来看,背靠大型乳业集团的大牧场和上市牧业公司,也面临一定盈利压力。现代牧业净利润5.8亿元,同比减少43.8%;优然牧业净利润4.1亿元,同比减少73.4%;2022年底上市的澳亚集团净利润为2339.4万美元,同比减少77.6%。改革开放后我国奶牛养殖业和生鲜乳生产大致经历4轮周期。典型特征表现为生鲜乳价格周期性波动,及价格波动带来养殖效益和奶牛扩群积极性的周期性变化,最后反映为生鲜乳产能增速的周期性变化。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业正处在第4周期,周期拐点在2022年。奶价方面,景气阶段,月度奶价从最低点3.46元/kg涨到2021年最高点4.33元/kg,上涨25.1%。2021年公斤奶利润空间达到0.6元,养殖效益非常好。目前判断本轮周期在2022年上半年触顶转入调整阶段,2022年奶牛体系监测奶价为4.21 元/kg,已低于2021年均价4.24元/kg,并且下半年奶价表现出“旺季不旺”、反弹无力的特点。其次,2022年我国生鲜乳生产已出现本轮周期从未有过的过剩现象。其实,养殖行业出现的波动,早已埋下伏笔。原奶收购价格回升,各大乳企致力于构建全产业链体系,为争夺奶源开始大举筹建万头牧场。数据显示,2018年进口种纽15.7万头,2021年进口36.1万头,比2018年增长130.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牛奶产量增长6.8%,达3932万吨,比2017年增长29.4%。调整阶段预计需逐渐消化前期快速增加的产能和部分产能出清,生鲜乳生产预计低速增长。
乳业独立分析师宋亮认为,当前奶源过剩原因在于供给端过快增长,而受疫情等多因素影响,需求端增长尚未达到预期。
“这一波行情不会很快结束,产能消耗需要一个过程。”老曹说,目前各大乳企都加快喷粉,以应对产能过剩。
资料显示,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应对奶业周期性变化。例如,河北提前拨付2023年喷粉补贴资金1500万元,另筹措3500万元对春节后1个月内新增喷粉量进行补贴;内蒙古对加工龙头企业喷粉按照生鲜乳收购量的10%给予补贴;宁夏引导奶业全产业链稳定生产,并出台了稳定奶业健康发展的阶段性财政补助政策;河北、黑龙江对奶牛养殖场和乳品加工企业贷款给予贴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稳定生鲜乳收购。对于周期性影响,宋亮认为,乳业养殖端应该重点关注过度扩张。中国奶业协会育种委员会副主任刘光磊认为,行业需要更加关注育种,从而提高奶牛生产潜力,产量提高才能稀释固有成本,提高利润。
应对目前奶业困境,李胜利教授提出建议:一是稳收奶、稳奶价:指导主产省龙头企业主动化解市场风险,购销合同到期及时续签,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鼓励各省继续实行生鲜乳收购指导价;鼓励养殖企业主动淘汰低产奶牛;适当延长哺乳期,使用部分库存奶粉代替部分进口代乳粉饲喂犊牛。二是加大产业扶持:首先协调金融机构为奶牛场提供中长期低息或贴息贷款,其次,出台稳定收奶专项补贴,研究出台奶价保险、奶粉收储等政策。三是拓渠道:加快推进奶农办加工试点。四是加大公益宣传力度:推动乳制品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