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得了猪圈,进得了实验室
乡镇兽医守护本土“猪芯片”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
在畜牧兽医这个基层岗位,一干就是39年;为了一头猪的繁衍,跑山区、走乡村,倾力把种猪繁育基地开发出来;致力于青年创业指导公益帮扶工作,做青年人实现梦想的帮手……这就是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畜牧兽医站党支部书记徐洪庆,特殊的生命守护者。
与牲畜为伴,不是在猪圈里抱小猪,就是在鸡棚里看小鸡。19岁那年,徐洪庆接过了父亲手中的药箱和一把用了35年的阉猪刀,走上了“兽医”这条路。兽医工作又脏又苦又累,很多人都看不起这份工作,曾有一段时间兽医站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在畜牧兽医这个基层岗位上,徐洪庆坚守了39年。在徐洪庆眼里,兽医不仅要会阉猪治病,还可以干更大的事业。早在2011年,徐洪庆主持了“常州市朱林现代畜牧产业园区”规划编制,主抓生态畜牧生产建设、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禽标准化养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此外,他还参与了金茅土鸡新品种的培育、金坛米猪地方品种的保护、水禽集约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等多项技术研究和推广,是名副其实的基层最美农技员。谁曾想到,一个国家级保护畜种的命运,与一个乡镇兽医联系在一起。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为了抢救和保护国家级保护畜种——金坛米猪,徐洪庆努力了17年。“受市场上瘦肉型商品猪的影响,外引品种增多,金坛本地的米猪饲养数量逐渐减少。”徐洪庆告诉记者,在深入周边农家田舍了解后发现,饲养金坛米猪的农户少之又少了。“绝不能让金坛米猪在我们手上绝种。”徐洪庆随即与永康农牧负责人田国兴寻遍乡野,辗转数百家农户后,找到了金坛原种米猪,最终购买到了几十头母猪、12头公猪。为了保住种群,徐洪庆指导田国兴保育金坛米猪,开发种猪繁育基地。濒临灭绝的金坛米猪得到了抢救性保护。如今,金坛米猪已经成为常州优质地方猪遗传资源,不仅被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还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是金坛最具代表性的物种。随着全国首家国家级米猪遗传资源保种场在金坛的落成,金坛米猪的核心保种将得到有效保护,开启了现代智能化和生态循环养殖。“金坛米猪原种场能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徐洪庆的帮助和服务。”青年农民企业家田国兴如是说。多年来,徐洪庆通过技术指导、资金帮扶、信息传输等方式,培育了100多户规模畜禽养殖大户,带动了农民致富。没有场地,帮忙找;没有技术,手把手教;有资金困难,争取帮扶。朱林镇咀头村“80后”车炜俊是徐洪庆在12年前帮助过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不仅为他打开创业思路,还帮他争取到了扶持资金。开启新型养殖模式,走自繁自育之路,车炜俊的畜牧养殖公司年出栏最高时可达2400头,年净利润130万元。在金坛还有许多像田国兴、车炜俊这样的大学生,他们回乡创业当农民,最终成为一个个畜禽养殖致富能手、畜禽养殖青年企业家。“有困难,找徐洪庆。”几乎成了他们的共识。目前,朱林镇建成了苏南唯一的畜牧产业园,已拥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朱林镇年出栏种猪和商品猪5万头、商品鸡1200多万羽、苗禽9000多万羽,全镇畜牧业实现年产值超过9亿元,农民增收达9500多万元。徐洪庆依然做着自己的“老本行”,帮助畜禽养殖企业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推广新技术,开展新品种引进、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