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疫病防治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但动物疫病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质量。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相应的创新策略,例如创新基层兽医管理模式,加强县级检疫检验和疫病诊断等方面的建设,重视人才建设,科学指导畜牧业生产。近几年来,信息化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为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农村畜牧业而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建设,按照各级政府的指示要求,把握好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各个环节的防护检查工作。但是从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落实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给畜牧业的优化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县畜牧局未建立和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三大业务体系,有些地方虽有动物卫生监督所、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的牌子,但存在几个牌子一套人马的情况。例如,仅有2个县、县、县设立了畜牧兽医局,并设立了县一级职能部门;设立畜牧兽医局、畜牧兽医中心,成为县一级职能部门且财政独立的2个县;其他14个县为二级部门或股级单位。人才辈出,除一级部门财政独立外,县畜牧兽医部门配备的人员也比较充足,许多县只有3~5人,有的2~3人,严重缺乏人才。机关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门挂靠现象普遍存在,如乡镇畜牧兽医机构大多与乡镇农技中心合署办公,没有独立完善的机构,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同时,部门的工作比较繁杂,所以员工的压力比较大,人员流动很大,部门缺乏稳定性。另外,职能的分散导致很多权责不明、多头管理等问题。有些方面的功能交叉重叠,而其他方面则互相推诿,这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降低了办事效率。总之,县级畜牧局缺乏科学性,运行效率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家畜产品的需求连年攀升,人们对家畜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家畜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但是,县级在检疫检测和疾病诊断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仍使用陈旧设备进行防疫工作,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管理要求。1.3.1县级畜牧兽医机构人员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完善。根据有关统计,县级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中,18~35岁的只占21%,36~45岁的人是31%,其余48%的人超过46岁;就学历而言,只有2%是研究生和以上学历,学士学位是12%,专科学位是41%,剩下的45%是中专及以下学历。总之,基层兽医技术人员的年龄分布和学历分布不合理成为一大制约因素。目前,许多基层兽医人员由于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等原因,未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训,且未有参加后继续教育的机会。初级兽医的日常工作比较繁重,而工作方式也主要是单户服务,对于综合防治措施,系统防治措施还不够了解,无法为养殖户规模化、专业化饲养管理提供有效建议。关于动物疫病防控组织建设,应结合现行法律、法规,确保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整和监管执法独立。就工作制度而言,确保兽医管理部门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家畜兽医技术推广系统相结合,确保机构和人员到位,对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家畜企业、家庭农场给予必要的支助。1)可探索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由政府以市场化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并由更具专业性的社会服务机构承担。这一模式的运用,使政府摆脱了对具体事务的管理,更多地集中在监管和宏观调控上。大力培育社会执业兽医,鼓励执业兽医人员到农村地区参加兽医社会化服务建设。2)立足于畜牧兽医的公益属性,探索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试点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允许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入家庭农场、畜牧业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建立起布局合理、设备设施齐全的检疫实验室,并重视设施环境的保持,这是提高县级基层检疫检测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样也有助于提高疫病诊断与检测工作水平。对于实验室进行统一的规划,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建立质量过关的技术措施体系。对不同工作部门的人员职能进行明确,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动物监测体系。在县级畜牧兽医疫病诊断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同样需要完善设备设施。当前多数基层实验室除常规重大动物疫病诊断液外,并没有相应地配制其他常发疫病诊断液,导致对很多疾病的诊断难度较大,无法及时确诊,疫病发生时需要送到省级诊断中心进行诊断,对工作效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县级实验室应当配制各类齐全的常见疾病诊断液,并重视对快速准确诊断试剂的研发,从而保证疾病的快速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及时进行。提高畜牧兽医行业的准入门槛,引进理论知识较丰富的人才,并在工作中侧重于培养实践能力。同时适当提高岗位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岗位吸引力,从而实现人才储备。基层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应与高等院校、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合作,承担一些项目在基层的实施,既可以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又可以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可以及时获取畜牧兽医行业的前沿动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对于在职人员,可以鼓励与支持其深造或者攻读更高的学历,并对学历有提升的技术人员分级给予相应的奖励,承担部分或全部攻读费用。同时,可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拓展其业务技能:1)选派技术人员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2)聘请畜牧兽医行业的专家与学者进行专题知识讲座;3)进行实验操作,对先进仪器、器械的使用组织技术培训,解决试验、检测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1)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布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建立疫情监测网络,在每村、每乡都设立疫情报告员,严格规范报告程序,杜绝出现虚报、瞒报、越级上报的情况。继续提高动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提高疫情报告的可信度,并对疫情预报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从根本上提高县级畜牧兽医部门疫情预警能力。2)通过实验室检测、诊断能力,为养殖户、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科研教学人员、农技人员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利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理念,开展农情采集、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活动。3)指导畜牧业生产企业在畜禽标准化养殖建设、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疫病净化、养殖面源污染、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做好技术支持,为畜牧养殖户、养殖企业健康、安全生产做好保障。4)加强畜牧兽医执法。结合当地“三区”划分情况,指导养殖户规范进行选址建栏;指导做好养殖污染处理、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出栏畜禽的产地检疫以及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坚决打击违反《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中的不足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来说极为不利,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当积极提出对策,优化兽医管理体制,将各项防疫管理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