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新闻资讯

美国兽医协会最新的蓝耳分类标准

日期:2022-11-28 10:56:15

前言


蓝耳分类的标准化有助于生产者、兽医等从业者的交流,有利于疾病防控。2011年美国兽医协会公(AASV)布的分类标准被全世界的生产者和兽医广泛使用。2018年开始工作组对分类标准进行了调整,并于2021年公布了最新版。与2011版相比,新版本对阳性不稳定和稳定母猪群的分类标准做了改动,比如对归类检测方法做了改变,并且增加了猪群维持分类的诊断方法。同时,新版本也对生长猪群的分类也做了调整。为了方便国内养猪同仁,笔者对新的分类进行翻译,供各位参考!

01

分类І-A:阳性不稳定,高流行

不符合其它分类标准(І-B到Ⅳ),或者没有检测证据的猪群被默认为蓝耳阳性不稳定高流行(І-A)类型。猪群最近发生蓝耳爆发,或哺乳仔猪持续高排毒以及高感染率被归为І-A。猪群发生蓝耳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包括母猪流产、厌食、产木乃伊和死胎,另外断奶前死亡率高。繁殖猪群和哺乳仔猪蓝耳抗体阳性比例高,同时在血清、处理液、口腔液和其它样品中蓝耳核酸检出率也高。І-A类的后备母猪、经产母猪以及仔猪可能接触猪场循环野毒、活苗或灭活苗,也可能没有接触/免疫。

02

分类І-B:阳性不稳定,低流行

实验室检测表明断奶仔猪群处在蓝耳低流行率状态,并持续90天,之后猪群被归为蓝耳阳性不稳定低流行类型(І-B)。断奶日龄的仔猪血清蓝耳RT-PCR阳性结果断断续续,表明排毒和传播处于低水平。表1中给出了猪群进入І-B类型的检测证据。仔猪群蓝耳的检测也可选择其它样品,包括处理液。此外后备猪群和经产母猪群的蓝耳RT-PCR检测结果也可能出现阳性,但比例较低。同时所有年龄段的猪群都能检测到蓝耳抗体。猪群归为І-B的检测证据不需要涵盖后备和经产母猪群。后备猪群、经产母猪群和仔猪群的活苗或灭活苗免疫可有可无。如果免疫活疫苗的猪场通过RT-PCR检测到蓝耳阳性,需要通过其它分子检测手段进行野毒和疫苗毒区分,比如ORF-5或全基因组测序,或者鉴别PCR诊断。如果检测结果表明是疫苗样蓝耳,可将该RT-PCR检测结果认定为“阴性”,不改变蓝耳分类状态。同时一些猪场可能会使用内部循环野毒(活病毒接种)对后备猪群或者母猪群暴露感染,但不会对仔猪群使用。
最常见的情形下,І-B类猪群的蓝耳感染症状非常轻微或者没有。此外PSY、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分娩率等生产数据基本恢复到发病前水平。对于蓝耳的防控,没有要求达到稳定的猪场,І-B可作为目标。而对于要求达到稳定水平的猪场,І-B可作为达到稳定的过渡阶段(蓝耳稳定的猪场可能使用或没有使用蓝耳疫苗维持猪群抗蓝耳的免疫力)。当猪场的蓝耳防控目标是净化时,І-B会在猪场通过闭群净化蓝耳的过程中出现,最终猪群实现分类Ⅳ的蓝耳阴性状态。
表1.猪群进入或保持І-B、Ⅱ和Ⅱ-免疫疫苗类蓝耳状态的检测证据*
image.png
通过多次检测证明持续90天内断奶仔猪没有蓝耳病毒血症,猪群可归为Ⅱ类。该类蓝耳状态的典型特征是持续产生阴性的断奶仔猪。Ⅱ类检测要求使用RT-PCR对断奶仔猪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为蓝耳核酸阴性(表1)。新的分类标准中,猪群达到Ⅱ类的检测要求从之前每月采集30头断奶仔猪血清样品提高到60头,混样从5个变为10个。样品数量提高到60头能够保证流行率为5%,置信度达到95%的情况下,采样能够检测到阳性动物。然而10合1的混合可能会降低检测的敏感度,抵消更多样品带来的检测效果。之前的蓝耳分类委员会以及本文的分类工作组都认为当一个猪群进入到阳性稳定状态(Ⅱ类)时,猪群的蓝耳流行率非常低。这种情况下,检测成本、采样便捷度以及低流行率下检测可信度之间要寻求一个平衡点。新的分类标准补充了其它群体采样方法,比如处理液、口腔液以及乳房拭子,这些样品检测为断奶仔猪的蓝耳阴性结果提供更多证据。但这些样品检测单独不能作为猪群进入或维持Ⅱ类蓝耳状态的证据。Ⅱ类蓝耳状态,繁殖猪群的蓝耳流行率非常低,临床症状非常轻微或者缺乏,生产成绩达到蓝耳发病前水平。多数情况下,后备和经产母猪群的蓝耳RT-PCR检测为阴性,但所有或者几乎所有的繁殖猪群蓝耳抗体为阳性。种猪群的所有群体都不免疫蓝耳疫苗,除了后备母猪在隔离驯化期可使用活疫苗或者场内循环毒株接种,但在进入经产群时不能排毒。对于要求蓝耳得到控制的猪群,Ⅱ类可作为最终目标。而当蓝耳净化是最终目标时,Ⅱ类可能是猪群通过闭群策略净化蓝耳的过渡阶段。在某个时间点,后备母猪维持蓝耳阴性状态进入经产群体,那么猪群会慢慢进入Ⅲ类蓝耳状态,最终进入Ⅳ类的最终目标。

04

分类Ⅱ-免疫疫苗:免疫阳性稳定

猪群归为免疫阳性稳定(Ⅱ-免疫疫苗)的标准和阳性稳定(Ⅱ类)相似。通过多次检测证明持续90天时间内断奶仔猪没有蓝耳野毒病毒血症,该类猪群可归为Ⅱ-免疫疫苗类蓝耳状态。Ⅱ-免疫疫苗类的典型特征是断奶仔猪的蓝耳RT-PCR检测持续维持阴性。这类猪群的检测要求使用RT-PCR和其它分子检测方法对断奶仔猪血清进行检测,结果为蓝耳野毒阴性。当RT-PCR结果为阳性时,需要进行其它检测判断阳性样品是野毒还是疫苗毒(表1)。和Ⅱ类一样,监测其它样品可以提供额外证据,但仅有这些样品的检测结果不能将猪群归为Ⅱ-免疫疫苗类蓝耳状态。
Ⅱ类和Ⅱ-免疫疫苗类猪群的最大区别是后备母猪群、经产母猪群和仔猪群会免疫活疫苗。如果哺乳仔猪有使用活疫苗,检测采样应当安排在免疫之前。另外后备母猪在隔离驯化期会接种活病毒或者场内循环毒株作为提高免疫水平的策略。如果使用场内循环野毒接种经产母猪,那么该类猪群的蓝耳分类将不会高于І-B(阳性不稳定,蓝耳低流行)。仅检测到疫苗毒株不会影响猪场归为或者维持在Ⅱ-免疫疫苗类型。任何猪群在免疫蓝耳疫苗后都要有2周的宽限期,在这个时间段的阳性RT-PCR结果仅被认为是疫苗毒导致。在宽限期之后,如果免疫猪群的样品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么需要使用其它分子检测工具,如ORF5或全基因组测序,或鉴别PCR等方法对阳性样品毒株进行野毒和疫苗毒区分。如果阳性样品毒株通过ORF5测序或其它方法被鉴定为疫苗样毒株,那么RT-PCR阳性结果在猪场归为或者维持在Ⅱ-免疫疫苗类型时被当作阴性。如果阳性样品毒株被鉴定为野毒,那么RT-PCR结果就被认定为阳性,猪群处于蓝耳阳性不稳定类型(І-A和І-B)。正常情况下,疫苗免疫后猪群会出现短暂轻微的临床症状,或者缺乏临床症状,并且很快恢复生产。后备猪群和经产猪群的RT-PCR检测结果大部分应当为阴性,仅偶尔检出使用的疫苗毒株。这种猪群的繁殖母猪群蓝耳抗体几乎全部为阳性,后备猪群蓝耳抗体可能为阳性,也可能为阴性。对于以免疫疫苗防控蓝耳的猪场,类型Ⅱ-免疫疫苗可作为猪场的最终目标。

05

分类Ⅲ:临时阴性

临时阴性类型(Ⅲ)与2011年出版的分类标准一样。Ⅲ类猪场指通过闭群或者其它方法净化了蓝耳。为了证明猪群净化了蓝耳,阴性后备母猪以哨兵猪的身份进入猪群,之后至少60天内的ELISA方法抗体检测保持阴性(表2)。为了保证哨兵猪的效果,蓝耳阴性后备猪要和场内的繁殖猪群鼻对鼻接触,并且生活在同一个空间。Ⅲ类猪群的猪只不会排毒,但可能曾经感染过病毒。类型Ⅲ是猪群通过闭群等策略等实现蓝耳净化的过渡阶段,猪群最终会进入Ⅳ类。
表2.猪群进入或保持Ⅲ和Ⅳ类蓝耳状态的检测证据
image.png
该类型的标准与2011年出版的标准也一样。这类猪群即不排毒,抗体也是阴性。表2概述了猪群归为Ⅳ类蓝耳状态的检测证据。Ⅳ类是猪群通过闭群或清群/建群净化蓝耳的最终状态。新建猪群全部引入阴性后备也归为该类。

07

保持每个分类状态的补充检测

在2011年的分类标准中,当猪群进入某个分类后,没有要求猪场进行间断性补充检测来维持猪群的蓝耳状态。当蓝耳爆发时,猪群自动会进入低的分类中。此次分类的工作组一致赞同猪场应当间断性地进行检测以来重复验证猪场的分类。因此此次分类给每个分类组都添加了维持该分类的检测证据,分别罗列在表1和表2中。缺乏维持分类检测证据的猪群会被默认为阳性不稳定,蓝耳高流行类别(І-A)。

08

生长育肥猪分类

此次工作组也对2011年生长育肥猪的蓝耳分类进行了调整。表3罗列了新的4个分类:阳性、血清阳性不排毒、免疫和阴性。由于猪群的分类是选择生产育成的某个时间点,因此一个猪群的生长周期内可能存在多个分类。生长育肥猪的分类由以下检测方法决定:选取6个均匀分布在所有栏舍/房间的口腔液进行检测。对于没有免疫蓝耳活疫苗的猪群,ELISA检测或其它血清学检测对每个口腔液的抗体检测结果以及RT-PCR检测的核酸检测结果共同决定猪群的分类。如果猪群有免疫蓝耳活疫苗,每个口腔液的RT-PCR检测结果决定猪群的分类。如果免疫蓝耳活苗的猪群口腔液RT-PCR检测阳性,需要结合其它分子诊断工具,如ORF5测序、全基因组测序或PCR鉴别诊断方法对阳性样品进行疫苗毒和野毒区分。如果ORF5测序或其它检测判定阳性样品是疫苗样毒株导致,在分类时阳性RT-PCR被当作阴性看待。
表3.生长育肥猪蓝耳分类
image.png

09

意义

Ø  新分类标准是对2011版分类的发展补充
Ø  蓝耳分类的价值在于其如何使用
Ø  诊断检测是蓝耳分类的客观必须条件

来源:微信公众号伊科拜克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