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调控宿主炎性反应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发现,ASFV编码的蛋白H240R(pH240R)通过降解核因子κ增强子结合蛋白(NF-κB)调控关键因子(NEMO)的表达和抑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的寡聚化进而拮抗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以“The H240R Protei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Inhibits Interleukin 1β Production by Inhibiting NEMO Expression and NLRP3 Oligomerization”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Virology》杂志上。
ASFV是引起非洲猪瘟(ASF)的病原,ASF是目前威胁全球养猪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前期研究中,该团队首次将pH240R鉴定为ASFV的一个衣壳蛋白,其影响病毒粒子的组装,缺失 H240R 基因的ASFV(ASFV-ΔH240R)感染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AM)诱导了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产生(Zhou et al., J Virol. 2022 96:e0166721),然而,pH240R调控IL-1β产生分子机制尚不明确。
该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深入解析了pH240R拮抗IL-1β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显示,ASFV-ΔH240R感染PAM明显激活了促炎性反应相关的NF-κB和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进一步研究发现,pH240R经过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NEMO进而抑制NF-κB调控的IL-1β 信使RNA(mRNA)的转录(第一信号)。除此之外,pH240R还能够与NLRP3相互作用并抑制其寡聚化,进而降低了成熟IL-1β的释放(第二信号)。同时,应用特异性抑制剂和小干扰RNA(siRNA)分子处理PAM细胞,阻断NF-κB和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的活化,显著地抑制了ASFV-ΔH240R的复制。结果表明,pH240R通过拮抗IL-1β产生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通路,进而抑制了IL-1β的产生。该研究是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继发现pH240R是ASFV的一个新的衣壳蛋白之后,再次对该蛋白的功能进行的深入阐释。相关研究为系统揭示ASFV的形态发生机制以及调控宿主天然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研发新型抗病毒策略提供候选靶标。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0A2060)、面上项目(32072866、32072855和32072854)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博士研究生周萍萍、硕士研究生戴静雯和张柯慧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李素副研究员、仇华吉研究员和孙元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研究所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