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动保行业或迎巨变,非瘟疫苗重塑产业格局

日期:2022-10-17 16:28:37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王玮、陈科诺)

1. 动保行业的进阶之路

1.1. “无序式”到“规范化”的发展进步

兽药行业由治疗向预防转变,行业利润集中于兽用生物制品。按照制备原理和用途, 兽药可分为兽用生物制品和兽用化学药品两大类,前者主要以疫苗类产品为主,占 比超过 90%,而后者可划分为化药制剂、中兽药、原料药三大类别。早年间行业主 要以兽用化药为主,而随着研发技术的提升,兽用疫苗不断开发上市,种类缺口逐 渐填补,推动下游养殖业对疫情的管控从“先病后治”向疫病预防前移。2020 年我 国兽药市场规模达 621 亿元,尽管兽用生物制品仅占到 26.1%的市场份额,但由于 行业进入壁垒高且竞争格局较好,兽药行业多数利润集中于此;而相比之下兽用化 药赛道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参与企业数量远超兽用疫苗多达 1530 家,并且格局分 散、小型企业数量繁多,盈利能力远不及兽用疫苗。



从“无序式”到“规范化”,行业规模快速扩张。早期我国兽药行业由于准入门槛较 低,大量企业开展兽药生产,行业处于无序发展阶段,并且整体研发水平比较薄弱, 导致产品质量不一且技术含量不高,行业早期的主要矛盾是相对落后的研发技术与 企业的需求不匹配。随着 2006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兽药 GMP、《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 范》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了对兽药生产的质量管控,规范了行业的监管机制,提 高了业务开展门槛,在此背景下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微企业被快速清出,行业集中 度有所提升。根据《兽药产业发展报告》,我国兽药企业从 2005 年的超过 2600 家持 续减至 2020 年的 1633 家,今年新版 GMP 出台进一步缩减了小微企业的数量。另 一方面,2007 年《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的出台推动了强制免疫制度的快速 发展,并配套政府集采方式,加速了兽用疫苗的渗透,同时结合行业研发能力快速 提升下口蹄疫、禽流感、猪圆环疫苗等大单品陆续上市,共同促进了行业规模的快 速扩张和产品的规范化发展。

1.2. “招采苗”到“市场苗”的稳步推进

为加强重大动物疫苗防控,国家实施强制免疫政策。根据国家 1997 年公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 计划免疫制度,实施强制免疫。强制免疫的实施对规范兽用生物制品的经营行为、 保障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加强了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力度。

从政府集采到先打后补再到停止集采,兽用疫苗进入全面市场化竞争

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疫苗的发展可分为四大阶段: 1) 实施疫苗强制免疫,政策采取统一招标采集。为防护畜禽疫情,保障畜牧业健 康发展,国家对重大疫病采取强制接种疫苗的管理措施,并由政府统一进行疫 苗采购。在此背景下,强制免疫疫苗渗透率大幅提升带动整体市场规模快速扩 张,同时在政府采购的统一指导标准下疫苗企业的生产也逐渐规范化。

2) 允许强制免疫疫苗的市场化销售,市场苗开启直销模式。2012 年国务院印发《国 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积极探索强制免疫疫苗招标采 购方式和补贴方式,鼓励大型规模养殖场自行采购疫苗。

3) 统一采购到先打后补的中间过渡阶段。2017 年农业部对国家强制免疫疫苗补助 政策进行了调整,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的强制免疫实行“先打后补”,逐步实 现养殖场自主采购、财政直补,从而增加养殖场对于高质高价的市场苗需求。

4) 政府招标采购停止,兽用疫苗全面市场化竞争,均价提升将扩大市场规模。目 前我国强制免疫的病种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和 包虫病。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 年)》,我国将全面推进 “先打后补”工作,在 2022 年年底前实现规模养殖场全 覆盖,并于 2025 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从政府招 采到全面推进先打后补再到停止政府招采,强制免疫不变的情况下低价集采苗 的需求将逐步转移至高质高价的市场苗,推动兽用疫苗进入全面市场化竞争。



市场苗逐步替代免费招采苗的核心原因:免疫效果好、质量稳定+品种可供自行选 择+流通便利高效、配套服务丰富。相较于政府招标采购的免费疫苗,市场苗具备多 方面优势:一是市场苗品种的自身免疫效果更好,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由于政府招 采苗的价格较低并且养殖户只作为政府选择的接受者,因此中标企业出于成本考虑 提供的疫苗在产品效能上肯定不及市场上的优质疫苗;二是养殖企业可根据自身需 求在市场上选择更适合的产品,并且可以通过与疫苗生产商直接沟通以满足个性化 需求;三是相较于政府统一采购,再层层分发至各地基层兽医站,最后分配至各养 殖场的形式,市场苗在流通端更加灵活便利并且具有更好的质量管控体系,另外企 业往往还会给养殖户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保障免疫防护效果。因此,对于大型的 养殖场来说,为更好的降低疫病风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高价的市场苗;对于 政府来说,放开兽用疫苗的市场化竞争有利于激励企业研发出更加优质的疫苗产品 以及提高行业整体的疫情预防效果。

1.3. “同质化”到“差异化”的不断突破

市场核心诉求转变,倒逼企业能力提升。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薄 弱,每家企业产品线较为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还算缓和。随着强制免疫配套招标 采购的政策出台,政府采购成为行业最重要的买方。在相同的质量标准下,更低的 价格意味着更容易中标,企业只有依托成本控制优势和良好的政企关系才能脱颖而 出。2012 年国家允许指定的生产企业可将强制免疫苗对养殖企业进行直销,市场对 于高质量疫苗的需求大幅增长。以生物股份为代表的、具有悬浮培养等先进生产工 艺的企业,其产品在抗原含量和纯度上均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实现了短期内的爆发 式增长。但随着行业内其他企业陆续改进生产工艺,产品之间的质量差异逐渐缩小, 行业又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表现为规模增速逐步放缓,竞争加剧下行业整体的盈 利能力也开始下滑。



养殖规模化对于动保行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国生猪养殖逐步从散户为主演变 至规模化养殖为主,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量占比从2002年11%增至2019年的53%, 相较于小散养殖户,规模户风险防控意识更强,医疗防疫费支出更高;另一方面, 随着牧原股份等头部企业的快速扩张,近年来生猪养殖业集中度显著提升,行业CR5 由 2016 年 3.5%增至 2021 年 12.3%。大型养殖企业更愿意在防疫治病上投入资金, 每年的兽药费用支出占比营收比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原因一是大型企业养殖 规模大、密度高,一旦发生动物疫病将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企业防疫需求更为迫切, 疫苗接种意愿也就更高;原因二是大型企业资金充足,更愿意为效果更好、质量更 优的疫苗支付更高的价格。但在需求提升的同时,头部养殖企业在产业链内的话语 权也进一步增强;对于疫苗企业而言,当产品逐渐趋同时,其议价能力将大幅削弱。

打造“差异化”是头部企业间突围的密匙。站在行业当前的发展节点,我们认为一 方面在规模养殖户占比增加,下游养殖企业话语权不断加强,疫苗技术的升级迭代 的发展预期下,下游整体对疫苗质量的要求将愈来愈高,廉价疫苗的市场将会有所 萎缩;另一方面,随着政府招标采集政策的逐步退出,兽用疫苗将走向全面市场化 竞争。当前疫苗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实力薄弱的企业将被加速出 清,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得到优化;但头部企业间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只有 依托研发实力,打造出“差异化”的大单品才是企业实现突围的关键。

2. 大单品成为破局关键

2.1. 大单品主导市场,保护期排他生产

高危害病毒提升免疫意愿,大单品推动企业盈利提升。传染性强、高致死率的疫病 因其经济危害性大,养殖户对其免疫意愿更强,容易形成销售规模庞大的疫苗产品。 目前我国前五大类兽用疫苗份额占比合计达 67%,其中口蹄疫由于具备传染性强、 传播范围广、致死率相对较高等特征,因此口蹄疫疫苗是目前市场份额最高的兽用 疫苗单品。疫苗前期研发投入高,而后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具有明显的规模 效应,因此兽用疫苗企业的盈利主要由大单品驱动。



研发周期长+新兽药保护期构建单品上市红利期,助力企业跳出同质化竞争。兽用 疫苗的研发历经从毒株分离与研究到临床试验多个阶段,研发期通常会持续数年。 在完成临床试验后申请人可以开启新兽药注册申请流程,包括材料递交、农业部申 请受理、兽药审评委员会技术评审和农业部证书发放等步骤,成功申请注册的新兽 药按照管理要求分为五大类,其中一类、二类和三类兽药一般分别设立五年、四年 和三年的监测期,在监测期内其他企业不得生产或者进口该新兽药。另外,监测期 内的新兽药一般只能由最多不超过三家新兽药注册企业生产,因此获取生产授权的 企业将拥有较长的红利期。

2.2. 口蹄疫疫苗成就生物股份

非洲猪瘟之前,口蹄疫是对我国养殖行业威胁最严重的疫病。口蹄疫是猪、牛、羊 等主要家畜和其它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与非洲猪瘟相似, 口蹄疫同样具备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经济危害性大等特征,并且牛、羊、猪等 高易感动物的感染发病率几乎为 100%;死亡率方面,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 5%-20% 之间,而幼畜的死亡率达到 50%-80%。由于我国对口蹄疫的处理方式同样是采取隔 离扑杀的措施,所以一旦有病情发生,养殖户将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接种 疫苗是防范病毒、减少损失的最佳方式。

口蹄疫疫苗助力生物股份 20 年间业绩实现超 8 倍增长。2002 年,生物股份成为第 一家完成了整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验收的企业,并建立了亚洲最大的 冻干弱毒活疫苗生产车间,而后口蹄疫疫苗的放量带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在 2004 年公司生物制药业务便实现了 40.3%的营收增速;随后公司在 2007 年开始自主研发 悬浮培养工艺,并于 2009 年正式投产运行国内第一条悬浮培养、纯化浓缩口蹄疫苗 生产线,助力公司具备生产达国际标准的高质量口蹄疫疫苗,构建了口蹄疫疫苗的 技术壁垒;2012 年国家允许指定的生产企业可将强制免疫苗对养殖企业进行直销, 从而打开了口蹄疫疫苗市场化大门,大大提升了市场对于公司高质量疫苗的需求; 2013 年底公司口蹄疫三价疫苗成功注册上市,成为国内首批生产口蹄疫三价疫苗的 企业,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口蹄疫疫苗市场的优势地位。



产量质量优势带来了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正如前文所述,生物股份依靠悬浮培养和 浓缩纯化生产技术和三价口蹄疫疫苗成功跳出同质化竞争,公司生物制品业务的毛 利率也在 2009-2017 年间持续上升,由 57.3%增至 80.3%。而随着 2017 年后其他厂 商完成技改产品质量提升,以及口蹄疫O 型、A 型二价灭活疫苗等新产品陆续获批,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口蹄疫疫苗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在此背景下公司盈利 水平也有所下滑。

3. 非瘟疫苗具备第一大单品的潜力

3.1. 非洲猪瘟严重危害养殖行业

非洲猪瘟的危害性极高,疫苗拥有成为大单品的必要条件。2018 年以来,我国流行 的非洲猪瘟疫情对养殖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危害。2018 年 8 月辽宁省报告了首例非 洲猪瘟之后,疫情相继在我国 20 多个省份爆发,截至 2019 年底,我国累计扑杀生 猪约 120 万头。受非瘟影响,我国生猪产能大幅下降,2019 年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 同比下降32%,并且大量养殖场破产倒闭,使得同期内全国生猪养殖场同比减少28%, 最终致使农业产出在非瘟流行期间减少数百亿元。截至目前全球还未有有效疫苗上 市,养殖户只得采取封闭管理、经常消毒通风等措施进行防控,不得以施加人力、 物力的投入。由此可见,非洲猪瘟的危害性巨大,疫情防控的必要性极高。



非瘟疫苗市场需求更强于口蹄疫疫苗。参考口蹄疫疫苗发展历程,非洲猪瘟疫苗的 上市也有望带动相应企业业绩的快速增长。与口蹄疫相比,非洲猪瘟病毒的致死率 更高、危害性更大,因此疫病防控需求更大。在疫苗研发方面,非洲猪瘟病毒更为 复杂,有效疫苗制备难度更高,需要更大时间和资金投入,因此非洲猪瘟疫苗技术 壁垒更高。鉴于此,其价格预计会明显高于口蹄疫疫苗,对应的市场空间也更大, 具备更强的业绩驱动力。非洲猪瘟疫苗如若获批上市,作为国内首款商用非瘟疫苗, 势必将成为国家一类新兽药,从而取得五年的监测期。排他性生产将赋予企业更大 话语权,因此其盈利能力颇为可观。

3.2. 非洲猪瘟病毒防控难度较大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而引起的一 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致病源头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下仅有的 种,属于双链 DNA 病毒,猪是其唯一的自然宿主;ASFV 体态上一般呈现为正二十 面体,平均直径约 200 纳米,结构上由多层物质构成,从内到外包括核心(由单个 线性、共价封端的双链 DNA 组成)、核心壳层、双层内膜、衣壳以及外膜。由于缺 乏有效的疫苗防护,ASF 一经爆发相关部门不得不对疫区内所有的猪群采取隔离扑 杀的防疫措施,这将对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接种疫苗是防止病毒 扩散、建立防护机制、控制养殖风险最有效的措施。

非洲猪瘟病毒具备存活久、易传播、高致死的特征,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 1)存活时间长。感染动物的体液和组织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并且可一直持续到感染 动物死亡或康复。另外,ASFV 在体外环境下也可存活较长时间,如在病猪粪便中 可存活数周;在未经熟制的带骨肉、香肠、烟熏肉制品等中可存活数月;在冷冻肉 中可存活数年。但其对高温敏感,60℃条件下 20 分钟病毒即可灭活。 2)传播途径广。ASFV 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直接接触受感染的猪、排泄物或体液; 通过带有病毒的设备、车辆、养殖人员等进行传播;食用受感染猪肉、肉制品或泔 水等。 3)潜伏期较短。根据临床症状及程度不同可分为特急性(通常无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ASFV 自然感染通常具有 4 至 19 天左右的潜伏期,急性 感染潜伏期为 3-4 天。 4)可致全身多器官感染。致病机理来看,非洲猪瘟病毒通常可通过口和上呼吸道系 统进入猪体,在扁桃体及下颌淋巴结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后随血液和淋巴 转移至全身,感染机体骨髓、脾脏、肺脏、肝脏和肾脏,并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 临床症状包括发烧、厌食、呼吸困难以及全身多处器官出现病理变化等。 5)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ASFV 发病率通常在 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 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高达 90-100%。

非洲猪瘟病毒防范难度大、成本高。具备多种传播途径和可长时间在体外存活使得 ASFV 一旦出现便容易形成大范围的传播,并且疫区环境可能长时间存在病毒,因 此,为防控疫情需要对生猪进行隔离扑杀并对疫区进行封锁管控,但也会造成较大 的养殖损失。另外,为防控非洲猪瘟,养殖、运输、屠宰等多环节的防疫监管、疫 情排查、消毒管控等措施也带来了高额成本投入。



3.3. 非瘟疫苗研发难度颇高

非洲猪瘟自首次爆发以来已有百年,相关疫苗的研究探索覆盖了传统的灭活疫苗、 弱毒疫苗以及新型的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多个方 向,但至今还未出现安全有效的商业化疫苗(越南首款获批商用的非瘟疫苗也因安 全原因被紧急叫停)。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生物学特性决定疫苗研发必定存在多方 面难点:

基因组庞大、基因型众多且易变无疑增添了疫苗的研发难度。ASFV 的基因组 构成复杂,从结构来看,ASFV 是呈现二十面体多层包裹结构、平均直径约 200 纳米大型双链 DNA 病毒。不同基因组大小不一,平均长度能达到 170-194kb, 含有 151-167 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 159 种蛋白,其中未明确功能的蛋白达 68 种,尤其是对 ASFV 的复制、转录等所依托的相关蛋白的研究还有所欠缺,且 蛋白间相互作用机制依然存在盲点,使得疫苗的研发缺乏明确的研制思路,并 且病毒层层包裹的结构也增添了探究其内部分子活动机制的难度。另外,非洲 猪瘟病毒的基因型众多,根据 B646L 基因(P72)可变 3'-末端的核苷酸序列, ASFV 已鉴定出至少 24 种基因型,其中亚洲主要流行基因Ⅱ型,并且基因组两 端是由多基因家族 MGF 构成的可变区,容易发生基因的删除和插入,使得病 毒产生变异,进而影响疫苗的保护有效性。



机体对 ASFV 的免疫保护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作用机制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体内的 B 细胞经 过增殖分化产生效应 B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 B 细胞进而产生抗体与参与免疫 反应以中和细菌、病毒等,实现疾病愈合。而细胞免疫则是在病毒等入侵机体 细胞后,体内的 T 细胞接收到抗原刺激经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和记忆 T 细 胞,效应 T 细胞与被入侵的靶细胞相接触并将其裂解进而暴露出入侵的抗原使 其被能机体所消灭。早期的研究发现了 ASFV 能够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p54、p72 等多种蛋白的特异性抗体,但是进一步的实验结果却 表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并不能作为中和抗体对机体起到完全保护作用,因此仅 靠体液免疫难以消除 ASFV,进一步说明传统的灭活疫苗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 作用。而为解释康复猪的血清和初乳对 ASFV 起到保护作用的原因,细胞免疫 在抗 ASFV 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成为了研究关键,随后的研究揭示了 CD8+ 等 T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但具体的免疫保护机制还不清楚, 这也是学界目前的研究重点,明确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将对疫苗研发起到关键 作用,而激起机体高水平细胞免疫也成了疫苗研发的重要思路。

ASFV 具有多种入侵和免疫逃避方式使得疫苗开发缺乏有效的设计思路。 1)入侵机制:ASFV 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复杂多样,具体方式和细节尚未完全 知悉。目前而言,有研究表明 ASFV 可能通过胞吞和吞噬进入宿主细胞,前者 借助发动蛋白和网格蛋白进行入侵,后者依赖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进入,但介 导的 ASFV 具体受体并不清楚,早期科学界曾怀疑巨噬细胞 CD163 蛋白质是 介导 ASFV 入侵的受体,随后研究发现正常的猪和缺失 CD163 基因的猪感染ASFV 后在临床症状、死亡率等多方面上表现并无差异,因此排除了 CD163 蛋 白介导的入侵路径。入侵机制不明晰加上 ASFV 还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方式入 侵细胞,使得通过限制其入侵的疫苗开发策略受阻。

2)免疫逃逸机制:ASFV 编译的蛋白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因此其免疫逃避机 制亦呈现多样化。ASFV 可通过 MGF360、MGF505/530、E120R、F317L 等基 因抑制干扰素产生,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并未完 全知悉。根据兰兽研研究成果,非洲猪瘟病毒蛋白 MGF-505-7R、E120R 蛋白 能够抑制 cGAS-STING 诱导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 I 型干扰素产生,导致机体 的免疫应答水平下降;F317L 蛋白能够通过靶向抑制宿主细胞 NF-κB 通路早 期促炎性因子的产生实现免疫逃避;MGF360-9L 蛋白能够降解 STAT1 和 STAT2, 拮抗 JAK/STAT 信号通路,从而抑制 I 型干扰素的信号转导;另外,研究人员 通过基因敲除实验发现 MGF 505 基因可能存在抑制干扰素作用效果的能力, 或许又是一种潜在的免疫逃逸作用机制;同时,ASFV 还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 和自噬来保障自身的复制增殖。总之,复杂多样的逃逸方式和可能存在的未知 免疫逃逸机制,对疫苗的研发造成较大的困难。

其他难点:1)大多数 ASFV 在常见的细胞系中无法增殖,而通过单核-巨噬细 胞等可培育 ASFV 的细胞内进行增殖效率却不高,因此制作合适的细胞系是生 产上有待突破的难点;2)反向遗传学等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等。



3.4. 非瘟疫苗市场规模有望破百亿

非洲猪瘟疫苗有望成为动保行业第一大单品。对于研发企业而言,非洲猪瘟疫苗研 发的技术壁垒高,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所以产品的门槛高;而对于下游养殖 行业而言,非洲猪瘟疫苗可避免非洲猪瘟疫情扩散、大幅降低防疫成本,需求极为迫切。因此,我们认为非洲猪瘟疫苗一旦研发成功,其市场规模和毛利水平都将是 空前的产品。

非洲猪瘟疫苗市场规模测算: 1) 数量:以 2021 年我国生猪出栏量(6.71 亿头)和能繁母猪存栏量(0.43 亿头) 作为预测基准。根据农业部政策,国家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的群体免疫密度应常 年保持在 90%以上,因此假定非洲猪瘟疫苗整体的免疫覆盖率能达 80%以上。 另外,假设每年每头猪接种两针。 2) 价格: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出厂价预计不低于 25 元;招采苗价格按照其 10%估 算,即 2.5 元。 3) 产品结构:假定 2023 年非洲猪瘟疫苗成功上市,产品的使用结构在上市之初以 招采苗为主,但考虑到防范非洲猪瘟的重要性以及生猪行业的集中度已快速提 升,我们预计市场苗将依然有较高程度的渗透率。根据农业部政策,政府在 2025 年年底前逐步全面停止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疫苗,因此 2025 年之后非洲市场 苗将全面取代招采苗,渗透率将大幅提升,假设在 2027 年在生猪和母猪中的渗 透率分别达到 80%和 90%。

根据测算,我国非洲猪瘟疫苗市场规模在上市之年(假定为 2023 年)将达 145.7 亿 元,到 2027 年达到 287.8 亿元。非瘟疫苗有望成为推动我国动物疫苗市场快速扩容 的行业第一大单品。



4. 从新冠疫苗视角,看非瘟疫苗研发路径可行性

4.1. 非瘟疫苗研发为国家重点专项揭榜挂帅项目

三种技术路线共同列入国家重点专项项目。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制方向包括早期大量 尝试的灭活疫苗、弱毒疫苗以及目前的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等,随着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研究不断深入,疫苗的研制方式持续改进。根据 2021 年农业 农村部公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专项 2021 年度揭榜挂帅项目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我国将同时研发 3 种非洲猪瘟疫苗, 分别为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活载体疫苗,牵头单位分别为北京畜 牧兽医研究所、兰州兽医研究所和军事兽医研究所,建设周期均为三年。



ASFV 疫苗三种国家重点专项挂帅项目研发路径具体思路:

1、非洲猪瘟基因缺失疫苗:基因缺失疫苗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去 除部分或全部病毒的毒力基因的同时保留其免疫原性制成的基因工程疫苗。基因缺 失疫苗拥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且有利于疫苗免疫猪的鉴别诊断,目前已有对 MGF、 CD2v、I226R 等毒力基因的研究,但由于缺乏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的充分认知, 基因缺失疫苗毒力返强等安全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对于 ASFV 毒力基因组 的全面认知是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难点,遴选出合适的基因是成功关键,若存在不 确定性(由于认知有限未能敲除所有毒力基因)则可能存在风险性(毒力返强)。

2、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指的是利用微生物的某种表面结构成分(抗原)制成不 含有核酸、能诱发机体产生抗体的疫苗。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方式可有效避免传统减 毒活疫苗毒力反强的问题和其他基因工程疫苗潜在的安全威胁,是安全性最高的特 异性抗原疫苗种类之一。亚单位疫苗制备难点在于筛选出合适的保护性抗原,目前 ASFV 、p54、p72、CD2v 等蛋白已被证实为免疫原,但利用其所制备的亚单位疫苗还未能达到优异的效果,免疫保护效果还有待提高。进一步研究 ASFV 的结 构特征和基因功能,揭示更多未知蛋白的作用机理是筛选合适抗原组合制备亚单位 疫苗的重要条件。

3、活载体疫苗:活载体疫苗指将病原体的保护性抗原克隆到无毒力的病毒或细菌体 内,当载体病毒或细菌感染机体后抗原基因在机体内表达,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和细胞免疫反应。活载体疫苗具有制备效率高、可作多联多价疫苗等优势,同样可 、CD2v 等保护性抗原的基因构建载体疫苗,目前已有以痘病毒、 腺病毒、新城疫病毒等为载体构建 ASFV 疫苗的相关研究,但相关活载体疫苗大量 使用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对 ASFV 所编码的蛋白质、以及机体免 疫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合适的 ASFV 活载体疫苗。

4.2. 新冠疫苗研发路径

出于技术的成熟性及安全性考虑,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先以灭活疫苗为主。从 2020 年 1 月分离出首株病毒毒株后一年左右时间,我国有四款新冠疫苗陆续获批上市, 包括三款灭活疫苗(北京生物、北京科兴和武汉生物所)和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康 希诺)。2021 年 3 月,智飞生物重组病毒蛋白疫苗获紧急使用授权,经过一年的使 用考察,直到 2022 年 3 月获批正式上市,成为我国首款上市的重组蛋白形式新冠 疫苗。同时今年 9 月,丽珠集团研发的“V-01”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疫苗获得紧 急使用授权。另外,我国多款 mRNA 疫苗目前处于研发当中,并且多家公司已经入 临床阶段,未来有望增添我国上市的新冠疫苗种类。



国外上市的新冠疫苗主要以 mRNA 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主。全球首个新冠疫 苗为俄罗斯研制的“卫星-V”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册时间为 2020 年 8 月。随后在 2020 年底,辉瑞/BioNTech 和莫德纳分别研发的 mRNA 疫苗在美国陆续获得紧急使 用批准,牛津-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在英国获紧急使用授权。2021 年 8 月印度 批准了全球首支 DNA 疫苗“ZyCoV-D”,同月辉瑞/BioNTech 的 mRNA 疫苗成为首 款正式获得 FDA 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Novavax 公司的重组蛋白疫苗于 2022 年 7 月获得 FDA 紧急使用授权,为美国首款获批的重组蛋白疫苗。

4.3. 安全性与保护率的权衡

保护效力:mRNA 保护效果突出,灭活疫苗保护效果相对偏弱;安全性:灭活疫苗 技术相对更加成熟,安全性更好。

从效力来说,mRNA 疫苗保护效力最为突出,灭活疫苗效力相对偏弱。目前全 球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类型主要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亚单位 疫苗和 mRNA 疫苗。根据《英国医学期刊(BMJ)》发表的文章 Covid-19: virology, variants, and vaccines,在世界卫生组织获批紧急使用的疫苗品种中,mRNA 疫 苗的综合效力显著强于其它类型的疫苗品种,其中辉瑞/BioNtech 的 mRNA 疫 苗在预防感染、住院、入住 ICU 和死亡方面的效力均超过 90%,遥遥领先于其 他类型的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保护效力处于适中水平,而灭活疫苗的效力 相对偏弱;诺瓦克斯的亚单位疫苗数据相对较少,其在预防感染方面的效力表 现亮眼,保护效力达到 89.3%,与 mRNA 疫苗旗鼓相当。从我国的首款上市的 重组蛋白新冠疫苗Ⅲ期临床数据来看,6 个月长期有效性分析中预防不同严重 程度新冠肺炎的保护效力为75.7%,预防重症及以上和死亡的效力分别达87.6% 和 86.5%,整体表现较好。



从安全性上来看,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安全性更好,腺病毒载体疫苗和 mRNA 疫苗免疫反应程度相对较高。灭活疫苗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制备原理上安全性 较高,免疫反应程度相对更低,因此适宜作为率先上市大范围接种的疫苗品种; 与之相较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 mRNA 疫苗在安全性问题上屡有报道,其中牛津 -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更是因为安全性问题遭到多国禁用。根据今年 3 月新 加坡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据,mRNA 接种者中疑似不良反应人数的比率为 0.12%,显著高于科兴疫苗(0.08%)和国药疫苗(0.04%)的比例。但考虑到 mRNA 新冠疫苗是人类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的 mRNA 疫苗,因此实用层面的 经验或存在一定欠缺。随着技术不断完善、应用端经验持续积累,其使用效果 有望得到提升。

4.4. 优先考量非瘟疫苗的安全性

与冠状病毒相比,非洲猪瘟病毒致死性更强、基因组更为庞大、结构更加复杂。非 洲猪瘟病毒和冠状病毒都具有高传染性,目前均已经造成全球性疫病,但非洲猪瘟 病毒致死性远高于冠状病毒。从基因组构成来说,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的碱基对平 均为 170-194kb,高于新型冠状病毒的 30kb;相应的,其所编码的蛋白种类(超过 150 种)也显著多于新冠病毒(29 种)。因此,复杂的结构和多种类的蛋白使得对非 洲猪瘟病毒入侵、致病、免疫逃避等机制的研究难度更大,进而疫苗的研发路径相 较于冠状病毒有着较高的不明确性。



相较于 ASFV,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思路明确,研发难度相去甚远。从病毒结构 来看,新冠病毒由一条单链 RNA 和四种结构蛋白(S 蛋白、N 蛋白、M 蛋白和 E 蛋 白)构成,结构较为简单清晰,因此对其各种蛋白的作用机制研究得更为透彻、指 导性更强,其中新冠病毒表面突刺蛋白 S 蛋白对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起到重要作 用,因此也是疫苗研发成功的关键靶点。而对于非洲猪瘟病毒,其疫苗研发最大的 难度在于不确定性,这是由于目前科学界对于其病毒结构、基因组功能、各方面运 作机制等认知有所欠缺所致。因此与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相比,新冠疫苗研发周期短、 难度低的本质原因在于病毒结构相对简单,疫苗的研发思路清晰。

从研发路径的参考性来说,高安全性的疫苗或率先上市。考虑到非洲猪瘟疫苗与新 冠疫苗的相似性在于所针对的病毒都具备高危害性(高传染性且非洲猪瘟病毒致死 性远高于新冠病毒),并且都会是大规模的首次接种,所以能确保安全性的疫苗或率 先上市。正如新冠灭活疫苗先行获批上市,随后再是病毒载体和亚单位疫苗获得上 市批准,最后是静候正处于研发阶段比较新颖的 mRNA 疫苗。对于非洲猪瘟病毒来 说,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表达机制、机体免疫机制、免疫逃避机制的复杂性使得疫 苗缺乏明确有效的研发路径。目前来看,在抗击新冠病毒起到重要作用的灭活疫苗 (不能产生有效保护)和传统弱毒疫苗(安全性问题)路径基本宣告淘汰,亚单位 疫苗、活载体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等基因工程疫苗均处于研发试验当中。在病毒多 方面机制的不确定性下,疫苗在大批量商用下的具体效果难以预知,若出现毒力返 强风险更是对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在当前情况下,疫苗安全性理应是先于疫 苗效力的首要考虑因素,安全性更高的亚单位疫苗有望成为首先获批使用的疫苗品 类,之后随着病毒载体、基因缺失、mRNA 等疫苗的安全性和成熟度得以反复证实 后或将替代亚单位疫苗以提高效力。

5. 涉及非瘟疫苗相关研制的上市公司

5.1. 普莱柯:研发实力突出,非瘟亚单位疫苗进展顺利

普莱柯是一家以研发、生产、经营兽用生物制品及药品为主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 业。普莱柯历史可追溯至 1995 年,前身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成立于河南洛阳,主 要从事兽用化学药品的生产经营业务,并于 2010 年变更为普莱柯的全资子公司。而 普莱柯在 2002 年注册成立后启动了兽用疫苗的研发生产,通过在随后 20 年间的不 懈努力、专注创新,公司成功地研发出了多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动物疫苗产品和化 学药品。依靠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基础成果产业化能力,普莱柯实现了资产、收 入、盈利水平的稳定增长,已经成为综合实力在国内兽用药品行业领先的企业之一。



研发能力突出,科研成果斐然。公司拥有三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并打造了以国务院 特殊津贴专家牵头主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博士为课题负责人、资深行业技术专家 与硕士为主体的研发团队,团队学术带头人田克恭博士是长期从事动物疫病病原学、 致病机理及防控技术和产品研究的行业大拿,获得过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 业科研杰出人才等诸多荣誉,曾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活疫苗和诊断试剂,解决了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猪业的世界性难题。同时,公司和国 内外等众多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推动集成创新。在强大的研发能力和 高额的研发投入保障下,公司的科学创新成果斐然,获得专利数、奖项、新兽药证 书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进展顺利。公司目前拥有多项技术储备,并与哈兽研和兰研所分 别展开合作研发非洲猪瘟疫苗,其中与兰研所合作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目前正按 照农业农村部对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的应急评价资料要求和疫苗免疫效力指导原 则完善相关实验研究,力争早日提交应急评价申请,若成功获批上市,看好公司报 表端的强势表现。

5.2. 中牧股份:综合实力强劲的兽药龙头企业

央企背景的综合兽药龙头企业。中牧股份成立于 1998 年,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 管的大型综合性农业中央企业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兽用生物 制品、兽用化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贸易四大板块。公司的兽药产品种类齐全, 涵盖口蹄疫、禽流感、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产品以及原料药、制剂等兽用化药。 作为央企背景的龙头企业,如果国家主导非洲猪瘟疫苗研发项目获得成功,其有望 获得非洲猪瘟疫苗的生产授权。 综合实力强劲,国企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作为兽药行业龙头企业,中牧股份在 20 余 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下了科研实力、品牌力、产品力、销售渠道等多方面优势。同 时,作为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首批企业,中牧股份近年来一直坚持推进企 业改革以激发公司内生活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2015 年公司开始大力推进产品销售 市场化,2017 年顺利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加强了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激发人 才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改动,公司在科研、管理、销售端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激励政 策,充分调动了公司生产经营效率。在未来行业走向全面市场竞争的预期下,综合 实力强劲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5.3. 科前生物:院校资源丰富,非瘟疫苗取得重大进展

20 年专注兽用生物制品,院校背景支撑研发能力。科前生物于 2001 年由华中农大 与陈焕春院士、金梅林教授等华中农大教职员工共同出资设立,自成立以来一直专 注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于 2020 年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依托于高校背景,公司与华中农大、哈兽研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有力支撑公司的科研创新能力。公司目前是行业内产品种类最为丰富的企 业之一,主要产品为非国家强制免疫的猪用疫苗和禽用疫苗,其中猪用疫苗产品覆 盖了生猪生长周期的大多数疫病。

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和载体疫苗均取得重大进展。公司目前参与到兰兽研和哈兽研 牵头的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计划,并同时进行非瘟疫苗的自主研发。根据公司 2022 年 半年报,在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方面,公司参与研制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和载体 疫苗均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公司多款非洲猪瘟检测试剂已处于新兽药注册阶段, 其中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 PCR 检测试剂盒目前已经成功获得新兽药注册,在防范 非洲猪瘟产品上公司的研发脚步稳步迈进。

5.4. 生物股份:口蹄疫疫苗龙头企业,发力研制非洲猪瘟疫苗

口蹄疫疫苗助力生物股份成长为兽用疫苗行业的领军企业。生物股份创立于 1993 年,公司早期采取多元化经营,业务涉及生物制药、纺织业、房地产等多个板块。 随着生物制药领域技术的突破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逐步剥离了其他 业务,聚焦于兽用疫苗行业,并获得大单品口蹄疫疫苗生产资格,专注研发、打造 精品,逐渐成为我国口蹄疫疫苗的行业龙头。如今公司口蹄疫疫苗收入占比公司营 收的 70%左右,其中市场苗贡献七成以上的收入,市占率超过 50%。



近年来公司了加大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投入,并取得一定成绩。2020 年公司动物生物 安全三级实验室成功投入使用,极大加强了公司疫苗研发的实力。依托于三个国家 级实验室研发平台,近两年公司在非洲猪瘟疫苗研发方面投入颇多,不同路径的非 洲猪瘟疫苗研制方式均有涉及,并获得了一定成绩。2021 年公司完成多组非洲猪瘟 mRNA 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的效力评价实验,并取得“一种基因缺 失的减毒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专利,在 mRNA 方向也进行了专 利申请。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