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现代农业,种业是基础。众所周知,我国种业起步晚,用了20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历程,在有些品种、有些领域和有些环节,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其中,结构性失衡问题是我种业发展的主要症结之一:农作物育种相对领先,畜牧业育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以生猪为例,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介绍,我国年均进口种猪不到1万头,占核心育种群更新比例不足10%。事实上,发达国家间都在进行品种交流。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瘦肉型种猪以来,我国已成功实施了本土化选育,保障了近90%的生猪种源供给。但是,规范的系统选育比国外晚了近50年,饲料转化率与发达国家有10%至30%的差距。毋庸置疑,作为世界上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我国的生猪育种水平与此是不匹配的。如果发生极端情况、被限制进口,就会影响我国猪业的发展效率和“菜篮子”的稳定。
“引种—退化—引种”的怪圈该跳出了
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作为国家层面启动的第二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提出了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推进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这是确保种源自主可控、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一个重要行动。根据统计,我国现存地方猪品种83个,约占世界猪遗传资源的三分之一。我国地方猪种的优点是:肉质味道好、抗病能力强、低投入有产出,但存在肥膘多、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的缺点。如荣昌猪的生长周期为240天,而国外品种只需要160天就能出栏;丹麦、法国的长白、大白猪种一胎产子率能达到14个以上,而荣昌猪目前平均产仔数仅约11个。
而现代化的生猪养殖产业对猪的要求是:生得多、死得少、长得快、吃得少、产肉多、肉质好、卖价好。这就决定了在优质优价未能完全体现出来时,本土猪种的养殖效益自然低于引入品种。
由于育种工作实际上是根据产业需求不断进行遗传改良、持续提升种猪性能的过程,也就影响了国内生猪育种的发展。进而导致优质地方猪种保护开发力度不够、高性能品种猪依靠进口,重引进、轻选育,使生猪产业陷入“引种—退化—引种”的怪圈。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潘玉春表示,在生猪种业,企业从国外引进纯种并不是难事,难在如何做到本土化改良,解决引种后再退化的问题。保留原来基因的优质性甚至性能表现更好是关键。显而易见,加快国外猪种本地化、优质地方猪种产业化,可以说是当下育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现代育种方向来说,就是要提升地方猪的繁殖力和产肉能力的育种新技术,让地方猪更能适应现代工厂化养殖的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虽已超75%,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按照《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完善的商业化育种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以地方猪遗传资源为素材培育的特色品种能充分满足多元化市场消费需求;形成华系种猪品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猪企业3—5个。
推进本地猪种产业化是持久战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研究员王金勇认为,国内生猪育种技术和国外是没有差距的,关键是如何激发生猪企业在育种上的主动性。他表示,选育新品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残酷的是,时间的积累、大量数据的记录,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就算培育出了新的品种,最终还需要接受市场的选择。比如培育一个品种,料肉比(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与国外只相差0.2或0.3,看起来差距不大,但是对于要面向市场大规模推广的品种来说,就是一个鸿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就以荣昌猪为基本育种素材,采取杂交与选择相结合,导入适当比例的丹系长白猪血液,育成了国内第一个低外血含量(25%)的瘦肉型猪专门化母系——新荣昌猪I系。与原种荣昌猪相比,新荣昌猪I系猪的胴体瘦肉率提高了6.3%;饲料转化率提高了19.3%;20—90公斤体重阶段日增重提高了33.5%;膘厚降低了21.7%。2000年,荣昌猪配套系(渝荣Ⅰ号)在保持猪肉品质不变的情况下,瘦肉比达到63%,日增重800克,料肉比为2.6—2.7,每次繁殖12.5头以上。这为荣昌猪产业化打下了基础,通过推广,已建立优质肉猪示范基地49个、辐射基地67个,促进了重庆及周边地区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据了解,除了荣昌猪、太湖猪、宁乡猪等开发得比较好的本土品种外,还有不少规模化生产的本土猪种,如湖南的湘村黑猪、广东的1号土猪、吉林的吉神黑猪,这些猪种都是在地方品种上培育出的新品种。
为了保护本地资源,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在2006年建立了冷冻保存库,对精液、卵母细胞、胚胎进行了冷冻保存,避免了在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冲击下,造成本地品种的灭绝。目前,该院正在推进西部品种保存库的建设,更好地保护西部地区的本地猪种。
企业要做生猪育种的主力军
种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高利润和高风险、长周期是种业的AB面。近年来,我国种企研发投入加大、兼并重组加快,行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与国际巨头比仍有明显差距。业内专家表示,在发展思路上既要培育大而强的领军企业,也要支持专而精的特色企业。要采取差别化扶持政策,提升企业差异化竞争力,着力打造三类企业。一是航母型领军企业,最具资本、技术、人才优势,引领种业发展。二是特色优势企业,在经济园艺作物、畜禽地方品种等细分领域发挥作用,属“隐形冠军”。三是专业化平台企业,在产业链重点环节提供专业化技术或服务。
自1999年开始,牧原集团就开始布局种猪育种的“种子计划”,坚持自主育种和价值育种,把国内好的种猪基因留下来,把国外好的种猪基因引进来,致力于做在中国环境下更适合发展的种猪品种。牧原集团现拥有专业育种人员1700余人,已成立11个专业种猪育种公司,以及规模居前列的核心种猪群。为不断优化“猪芯片”。牧原集团还建立了猪肉质量控制实验室,通过加入全国“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借助高校及研究所的技术力量,进行育种方面的研究。
据了解,牧原建立了轮回二元育种体系,采用种猪性能测定、性能选育、选配等技术手段,持续选育优秀基因,提高种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种猪,不仅改善猪肉品质,更为消费者提供了瘦肉率高、五花夹层好、口感香嫩的猪肉,同时提高了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当前,牧原已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
正邦科技也一直高度重视生猪育种研发工作,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外优质种猪、加强与科研院校机构合作等多种渠道并举,育种研发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种猪性能已经接近欧美先进水平,有望彻底解决生猪种源卡脖子问题,实现优质种源自给自足。一是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猪品系——正邦Ⅰ系杜洛克种猪,产仔数、健仔数节节攀升。二是建立了7个高性能原种场,引进种猪利用率90%以上,配套系种猪已经形成了自己优势。三是产仔数频频突破极限,其中正邦江西临川GGP核心育种场1头耳号为2004694的约克夏超级猪母猪总产仔31头,其中健仔(体重≥0.8kg)27头,个体均重1.1kg,窝重达29.6kg,创造公司单胎产仔数量之最。
毋庸讳言,在农业品种极大丰富的当下,任何国家也不可能做到所有品种完全自给,而且适当引进国外品种,也有利于丰富我国种质资源,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但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和地缘冲突,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全球种业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国际种业巨头竞争形势更趋复杂。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乃至农业的支柱产业,猪肉在我国百姓“菜篮子”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关键品种,所以必须在生猪育种这一核心领域牢牢把住主动权,早日实现种业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打好猪业育种翻身仗,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种业人的不懈奋斗,也需要全体猪业人的共同支持。
来源:网易新闻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