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着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转基因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科技总顾问陈君石来到人民网直播间,谈了他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表示,食品当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这是普遍的,但会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取决于两个因素:有毒有害物质在食品当中含量的高低,以及对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食品的摄入量。科学家根据有毒有害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及人类对该食品的摄入量,做出一系列风险评估,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就是安全的。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一些人甚至谈“转”色变。陈君石认为,对转基因感到恐惧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不了解什么是转基因。“人们一听基因就觉得害怕,是转基因这个名字叫坏了,这个名字现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有,刚刚研究开发的时候是有这个名字的,就是所谓的转基因(transgenic)大豆,现在国际的通用名字是生物技术生产的食物。”对于转基因技术安全性问题,陈君石提到,关键是怎么使用,同样一个技术,可以产生不安全的因素。“譬如说外来的基因,带有着过敏源在里面了,引起食物过敏,进去以后,它改变以后,本来这个水稻是不过敏的,现在进了一个过敏的基因进去,那会发生过敏。需要经过一系列安全评价、检测、试验去证明安全的。只要政府批准的转基因产品就是安全的。国际上的权威机构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北美、欧洲的权威学术都认为,经过严格评价程序,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我们的消化系统是不会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的,来了就消化吸收,不管是猪的基因、鸡的基因还是转基因的基因,都是一律消化。”陈君石说。据了解,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管理办法。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重组DNA植物及其食品安全性评价指南》、我国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规定,我国转基因生物研究与应用要经过规范严谨的评价程序。食用安全主要评价基因及表达产物在可能的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等方面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是否会带来安全风险。关于转基因食品为何不进行人体实验,陈君石解释道,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新食品原料等从未做过人体实验。整个转基因食品评价过程其实已经是过度评价,无需再做更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