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乡镇农技人员职称晋级存在诸多问题

日期:2021-07-05 12:21:50
乡镇农技人员是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落地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拓宽乡镇农技人员上升渠道,解决乡镇农技人员职称晋升难的问题,对优化乡镇农技人才结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本站点调查了解,乡镇农技人员职称晋级仍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中坚力量薄弱,缺少领军人物。根据有关统计,2016-2020年全区地市级以下农技机构中,取得副高级职称资格902人,其中归属县级农技机构400人,归属乡镇级农技机构172人。五年来,全区平均每个县区获得副高级职称资格3.31人,而平均每个乡镇获得副高级职称资格只有0.25人。以xx市为例,2016-2020年,获得副高级职称79人,属于乡镇级农技机构只有16人;取得中级职称资格258人,其中,县级农技机构82人,乡镇级农技机构154人。五年来,虽然xx市平均每个县获得中级职称资格7.45人,但平均每个乡镇获得中级职称资格只有0.89人。可见,我区县乡农技人才机构已呈现“T”字结构,中高级人才向县域及以上汇聚,广大乡村地区农技人才匮乏。

第二,缺少项目扶持,工作经费不足。由于工作环境和条件制约,乡镇农技人员比县市级农技人员更难达到职称评审文件要求,乡镇农技人员很难参与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以xx市为例,2019年全市科研项目立项51项,没有以乡镇农技机构为主要实施单位的项目,乡镇农技人员很难参与项目研发。在农业推广示范方面,由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乡镇农技人员很难有机会参与高水平农业成果推广示范工作,而县乡政府的财力有限,无力单独支持乡镇农技机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此外,对比参与项目研发和推广示范的方式,乡镇农技人员满足其他职称晋级条件要求更为苛刻,机会也更少。

第三,获奖途径单一,缺乏长效奖励机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市级科技进步奖被取消。此外,在我区最新的农业系列职称评审要求中,获得市厅级科技进步奖依然被列为业绩成果条件之一,职称评审采用的是“竞赛制”,业绩多者拥有优势。对于年轻的科技人员来讲,在和前辈业绩“竞赛”时将处于劣势。在职称晋级中,省级科技进步奖往往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2016-2020年我区颁布省级科技进步奖共计929项,市级农技机构获奖28次,县级农技机构获奖7次,乡镇级农技机构获奖0次。农业在各行业中处于“弱势”,乡镇农技人员获得省部级科进步奖难上加难,获得市厅级相关部门的表彰也不容易。


对策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乡镇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根据“科改33条”相关内容,结合第18条措施及当前县乡人才队伍情况,有关部门可以积极引导、鼓励县域高级人才到乡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团队,广泛吸收乡镇农技人员加入,共同开展农业科研项目申报、实施、管理、验收工作,帮助乡镇农技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高级人才“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探索更加灵活的奖励制度及报酬制度,给予引进考核合格的人才更多奖励。此外,应当注重乡镇本土人才培养工作,向上疏通乡镇农技人才学习、培养通道,选派积极、年轻、学习能力强的农技人员到市、省级以上单位跟班学习。让高级人才下得来,让年轻农技人员上得去,做到人才培养双向互通。

第二,加强上下联动,深化农技机构改革。根据2014年印发的《广西市县农科院所改革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科改33条”第8条中提出的内容。应当进一步深化农技机构改革,把乡镇级农技机构纳入改革计划。以广西农科院及各分院为主要中心网点,以产业为通路,遴选有产业基础的乡镇,构建省、市、县(区)、镇(乡)四级联动机制,上级农技机构要提供项目资金、人才培养、奖励申报等多方面支持,下级农技机构要优化高级人才服务环境,吸引高级人才下乡镇开展工作。

第三,拓宽收入渠道,完善奖励机制。职称问题本质上还是收入问题。根据“科改33条”第6条和第19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通过广西科技创新券使用平台将合作社、人才联系起来,用“创新券支付技术服务”的方式解决乡镇农技人员奖励低、乡镇政府财政资金有限、乡镇企业或者合作社资金少、种植技术需求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进一步研究放宽乡镇级农技人员参加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政策,优化设置市级科学技术奖励奖项,试行不设财政性奖金的科技表彰,建立市级科技进步奖励表彰同成果转化激励、产业扶持政策有机结合机制。探索非政府组织设立科技奖可行性,并对该类奖项建立考核、监管制度。对声誉良好、作用明显的奖项,可考虑将其作为职称晋级的参考条件。

来源: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 《广西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信息摘报》第0394期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