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服务存在的普遍问题 提高基层兽医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
我国目前的基层兽医队伍机构比较复杂,具有兽医专业本科学历的专业人员不算多,拥有专业兽医师资格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有一些是畜牧兽医大学或中专生,还有一些是畜牧专业改行过来做了兽医,还有一些是畜牧兽医部门退休的职工和乡镇兽医站的兼职人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只是在实践当中掌握一些肤浅的临床知识,在大体上很难保证防控措施的合理性,对于疑难病症也很难做出正确的诊断,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
很多养殖场的兽医室条件非常简陋,设备也非常简单,他们只有简单的临床用具,相应的专业诊疗设备十分缺乏,更没有检验化验的设备。所以,兽医只能够通过以往的实验经验,并且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做出诊断并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使一些疾病的诊断缺少有效的依据,这样非常容易出现误诊及延误病情的情况,最终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
基层兽医用药不合理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第一,滥用抗菌素。一些基层兽医对畜禽疾病缺少系统的检查,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其目的非常模糊,只是依靠药物进行试治诊断,盲目使用抗菌素,甚至有些基层兽医为了预防动物疾病,会定期在动物的饲料和饮用水当中添加抗生素,由于动物长期服用抗生素,所以对某些病菌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使治疗难度大大增加。第二,药物配合不正确。有些基层兽医对药物的药性不清楚,把一些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错误的配合使用,最终造成了动物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中毒现象,加重病情。第三,大剂量用药。一些基层兽医存在的用药误区是,不管是哪一种药物,都按照生产厂家说明书中的用量加倍使用,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完全錯误的,不仅会使动物因为过量使用药物而产生抗药性,严重的还会引起药物中毒或者是死亡。第四,通过人类药物治疗动物疾病。有部分的基层兽医认为人类的药物比兽药的治疗效果好,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一种认识,虽然人类药物与兽药存在着相似之处,但是在药性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给动物服用了人类的药物,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而一些治疗效果较差的人类药物在给动物使用后,根本起不到作用。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就要加强法律法规及专业素养的建设,提升兽医队伍的整体实力水平,建立一支系统、专业、多层次、高水平的基层兽医队伍。首先,要提高基层兽医的门槛,逐渐实现规模化养殖,每个养殖场最少配备一名执业兽医师,最终实现所有的基层兽医都具有执业兽医资格;其次,对现有的基层兽医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兽医的综合实力;最后,要加强对基层兽医的管理,兽医卫生主管部门,每年要对基层兽医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合格的基层兽医要发放上岗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加大政策支持与投入的力度,完善养殖场兽医室的设备设施
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对养殖场兽医室建设的政策引导与扶持,鼓励养殖企业对兽医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无规定疫病区建设的具体要求,不断完善兽医室的医疗设备,购买检验动物疫病必须的检验设备,要使其达到能够进行细菌学检验的要求。等到条件成熟以时,可以把养殖场兽医室的建设及兽医人员的配备情况,当做是养殖场申报和畜牧业相关项目扶持的一项必要的条件。
加强兽医技术的创新,扩大基层兽医服务的范围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