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1月1日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和乡村兽医登记制度。如果你要想在乡村当一名合法的兽医,就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通过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并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向注册机关(当地畜牧局)提出兽医执业注册申请并受聘于固定的动物诊疗机构;二是在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兽医登记并获批准。经注册的执业兽医师可以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活动。经备案的执业助理兽医师在执业兽医师指导下协助开展兽医执业活动,但不得开具处方、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尚未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乡村兽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乡村兽医登记:已取得中等以上兽医相关专业学历的;已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在乡村从事动物诊疗服务连续工作5年以上的;县级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培训合格的。县级兽医主管部门颁发乡村兽医登记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乡村兽医登记证应当载明乡村兽医姓名、从业地点、从业区域和有效期限等事项,乡村兽医登记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事乡村兽医服务活动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0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延续。另外,动物饲养场聘用的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证书的兽医人员,可以依托动物饲养场申请兽医执业注册或者备案,但不得对外开展兽医执业活动。动物饲养场聘用的乡村兽医也应当取得乡村兽医登记证。首先以乡级人民政府管辖区域为单位进行核定,乡村兽医只能在核定的从业区域从事兽医服务活动,不得在城镇从业。其次必须有固定的从业场所和必要的兽医器械,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兽医器械,对使用过的兽医器械和医疗废弃物,应当按照规定处理。在动物诊疗活动中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按照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要求参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