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94345

中国执业兽医网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秦英林:“三问”“三思”!顶级大咖共论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及未来行业要怎么走?

日期:2024-07-24 12:43:05


近日2024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一山、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华、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德根、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董事谢毅、广东温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黎少松等顶级大咖共论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及未来10年行业的发展。







秦英林:“三问”“三思”耐人寻味

牧原的新质生产力,就是智能化,数字化。从数字化到信息化到智能化,我有两个担心或是恐惧,第一个担心是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实现了,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比如现在像人形机器人,中国外国都在做机器人,下一步有可能代替我们养猪的劳动力。第二个担心是未知的事情发生了。


大家都说我们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但是我认为比创新更猛的是共享。其实,我们现在只需要把社会上已有的成果学会用就行了,应用比内部创新更有力、更快。


此外,秦英林在演讲中发出了“行业三问”与“企业三思”,在理性思辨中,提出了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企业面对行业内卷如何突围才能生存下去的新见解。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了生猪养殖“行业三问”:行业为谁而生,为谁而活?他的答案是为市场而生,为业界而活。答案浅白,可是养猪人能不能持续成长为市场中的一员并不易。


当前生猪养殖行业最新变化是什么?他通过GTP给出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其中,多项前沿技术趋势已经变成现实,比如食品技术,新型食品蛋白质与合作生物技术进入商用,这给全体养猪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面对行业未来走向何方?秦英林给养猪企业作了画像:时代思维、国际视野、国际标准与国际化管理,其中他重点谈到数智化革命是养猪企业必须完成的时代发展命题。其实,牧原正对标这一画像前行的。


显见,以创新技术为底层逻辑支撑下的数智化养猪时代来了,作为养猪人,需要站在商业哲学的维度思考:企业为谁而生,为谁而活?企业依靠什么力量寻求发展?未来10年,养猪人如何活下去?

图片

秦英林的“企业三思”,站在新一轮猪周期的起点提出是大有深义的。


他回答的第一问是,企业为客户而生,为员工而活。看似直白的答案正蕴含着企业生存的社会责任,这告诉养猪人企业发展的价值观纯正,就不会为了挣钱而投机。


秦英林认为企业发展的力量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相信政府而不依赖政府;二是尊重市场而不赖市场,毕竟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能赌市场,“市场是有限的,承载不了更多的欲望“;三是自立自强才是养猪人生存发展的本钱。他告诉养猪人求发展要有内向思维,追求价值创造,才是生存之根基。


而面对未来10年,养猪人要活下去,秦英林再一次给养猪人提出了新的劝戒。


他认为,生猪市场是每一位养猪人参与而形成的,可是市场并不眷顾行业中饲养能力的弱者,在行业内卷中生存,只有增强生存本领,才有机会留在市场中。市场的残酷告诫养猪人养殖不可盲目。


面对猪周期,养猪人不能只看到机会,更要看到凶险的一面,它还是一把杀猪刀,杀猪败业更诛心,当看到了周期行情的机会,别忘记周期中还“夹带着催命符一一猪周期专欺凌弱者”。


因此,在生猪养殖行业进入到了创新技术求生存的阶段,养猪人不要听信别人的劝说搞盲目扩产,也不要听信别人的劝诱养猪会有挣大钱的机会,要放弃幻想,理性判断,“不要听信劝说与安抚”。


最后,秦英林用西方哲人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警醒养猪人:“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由善意铺就的。”

陶一山:农牧企业未来也要为顾客创造价值

我认为企业未来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趋势,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也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今后所有产品都要朝着比现有的猪肉、鸡肉、牛肉、羊肉和奶的味道、口感、颜色更好的方向努力,这才是未来的王道。


此外,一定要利用先进生产力的数字化技术才能提质增效,由信息化、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这样才真正的达到“好东西价不贵”。

薛华:用创新面对市场的剧烈变化

新质生产力,是个很时髦的名词,我自己一直没有认真思考过。凭借着多年经营企业的感受,我认为行业需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过去30年,行业在增长,每个企业都能够非常轻松的获得增长。但是今天,整个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前的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甚至未来可能进入降量市场。在这个阶段,企业增长的逻辑和动力是什么?是创新。


不管是饲料业务、养殖业务还是种苗业务,都需要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管理创新,最终都是对团队能力的创新。面对未来不太好的大环境,如果企业靠过去的发展路径走,很难支撑未来10年的发展,但是未来10年,每一个能够发展的企业一定是在创新上有突破的。从我的角度理解,农牧业确实是个非常好的行业。放眼全球农业,无论是欧美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行业创新的投入、研发的投入是不够的。每个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要有目标、有信心,这应当是我们下一个10年的发展逻辑。


未来10年行业向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产品更好的方向发展。而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首先,我们最核心的业务一定要做精,在这个时候要聚焦。非核心的业务,要培育。在这个阶段,面对未来不太确定的、困难的格局,我们的资源、人才、资本需要做战略布局。第二,未来的变化非常大,今天的养猪业、养禽业、饲料的行业,5年后都会有更大的变化。会怎么变?现在谁也说不清楚,最终还是由效率决定,效率最高就会崛起,也许是特别大的企业,也许是特别小的企业。

在畜牧业产业链中,因为养殖端结构的变化决定种苗、饲料、兽药等各环节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因此,我建议畜牧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应做到谨慎投资、稳定发展。

王德根:新质生产力的落地

或可让中国未来只需要2000万头母猪

未来10年,我预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结果:5年过后中国的母猪调控到2900万头,再等5年过后可能是调控到2000万头,为什么?因为如果一头母猪能产3吨肉,现在5900多万吨猪肉大概就只需要2000万头母猪。我们的新质生产力在我们的政府部门、协会、专家、企业家和我们大家同仁的努力下可能达到这个结果。


此外,我们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检测指标,才能使我们种养循环真正能落地,做到每亩地的化肥消耗量、农药消耗量、农残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谢毅:中国农牧企业可以从内卷走向海外去卷

新质生产力,我觉得是个新名词,但是我认为它一直都存在。只是不同时代赋予它的意义不一样、内涵不一样。


我说一下我们正大在中国的实践,是不是算新质生产力,大家来评判。正大是个百年企业,在中国有40多年,我们的经营理念最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三利原则”,干什么事一定要利国利民利企业。


第二条是做事一定要诚信,产品一定要有品质。我们的经营模式是全产业链模式。从农场到餐桌,从种子、种植、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到深加工、食品、餐饮、零售、物流全产业链。


我们的发展模式是从饲料开始,然后“公司+农户”、肉鸡、肉猪一条龙、四位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到现在的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是根据不同的时代与时俱进的模式。未来我们还想构建一个农牧食品行业的生态圈,跟所有的同行们共商、共建、共享,构建命运共同体。

黎少松:不再只看量的增长,

还要追求质的提升

我认为养殖行业还是一个永恒的产业,肯定有未来的。但是未来的发展不能再以量的增长,而是以质的提升。“质”指的是高质量的发展,应该符合以下几个特征,“低成本、高质量,同时还能赚钱”。这样的企业就算有周期,也能挺过周期,长久的活下去。




(来源:新牧网、政经视点)


京ICP备13017971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业农村部北办公区20楼001室

北京华牧直通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010-59194345Email:zgzysyw@126,com